圖:盧金榮表示,在港註冊公司數目創新高,反映香港的營商環境深受海內外企業認同。
儘管美國發動關稅戰,損害全球經濟,但香港受惠「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及特區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力不斷上升,上半年本地註冊公司及外來註冊公司分別為149.48萬間及1.55萬間,均創歷史新高。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表示,註冊公司數目創新高,反映香港的營商環境深受海內外企業認同,加上法制完善、資金自由、人才匯聚等條件,令香港在環球市況波濤洶湧下成為最佳營商地。他期望,特區政府能深化「八大中心」定位,以鞏固香港的地位。/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談及今年營商環境,一定離不開美國對全球發動關稅戰之影響,造成環球經濟不振及需求下滑,令企業苦不堪言。然而,就在這個瀰漫負面氣氛的時刻,卻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對香港的作用。盧金榮向《大公報》表示,從企業註冊數據正好說明,不論是外資或本地企業都高度肯定香港營商環境出色。
內外企業以港作進軍跳板
「美國關稅大大打擊各國營商氣氛,但落戶香港企業數目卻創新高,一方面反映香港本身營商環境理想,亦反映許多企業想透過香港進軍內地,而內企亦借助香港打入國際市場,充分顯示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定位,為香港所帶來的龐大機遇。」盧金榮表示,海外及內地企業都高度評價香港營商環境。
他指出,很多市民都熟悉香港的營商優勢,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獲廣泛認同、法律制度和金融體系健全、稅制簡單、競爭環境公平、單獨關稅區及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快速便捷、人才卓越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內容,是令不少外資心動的條件,正如曾經到海外經商的商家,遇過海外市場多如牛毛的行政和法律要求,以及超慢速的政府效率後,均一致認定香港是全球最佳營商之地。
盧金榮表示,香港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稅制簡單,資金進出及股權均沒有限制,採取普通法,且政府效率及社會廉潔度高,加上香港是進入內地市場的橋頭堡,均令香港極具吸引力。另外,曾有不少西方傳媒指《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有損香港營商環境,但香港在多項國際排名中名列前茅等,且歐美企業來港數目不跌反升,足以說明香港開放、安全、穩定和高效的營商環境在國際間獲得廣泛認同,國際投資者和企業對香港的信心不斷提升。
鼓勵各界加強對外推廣
當然,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必須與時並進。因此,他提出多項建議。首先,香港應深化「八大中心」定位:盡快制定「八大中心」策略藍圖,以此為切入點提升「國際化」優勢,鼓勵各界發揮「民間外交」作用,並考慮設立如「香港民間外交大使」等獎勵計劃以示支持。
再者,香港應盡早參與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下增設「十五五規劃專責小組」,由決策局官員、行業與商界代表組成,提出香港配合國家發展的具體政策建議。參考澳門經驗,主動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方案和推行機制,強化特首政策組研究能力,並委託學術機構與智庫開展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