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展覽拉動經濟 業界冀續推獎勵計劃

時間:2025-09-02 05:02:00來源:大公报

  圖:一個成功的展覽,可為本港帶來直接和無形的效益。

  【大公報訊】在美國關稅戰威脅下,很多企業都透過參加展覽來尋找新商機,而在特區政府大力支援下,香港展覽業正全面復甦中,且展覽業拉動物流、酒店、飲食、零售、工程等行業的生意,料每年為香港經濟貢獻586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2.1%,創造約7.7萬個全職職位,成為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業界人士表示,展覽業對拉動經濟發揮重大作用,冀特區政府能在2026至2027年度,繼續撥款5億元推出「定期展覽獎勵計劃3.0」,並指鄰近地區都推出類似計劃,挑戰香港展覽之都的地位,故計劃3.0有助增強業界競爭力。

  海外參展商人均消費超旅客

  從事展覽業四十年的COMASIA董事李志生向《大公報》表示,展覽業是一場零和遊戲,若一個展覽在港成功舉行,其他地區的同類展覽的空間便大減,必須時刻思考如何保持優勢。「新加坡及曼谷推出類似香港的獎勵計劃,要挑戰香港作為亞洲展覽之都的地位,故香港要保持警惕性,才能力保不失。」

  李志生表示,一個成功的展覽可帶來直接和無形的效益。首先,展覽將帶動酒店、零售、工程,及餐飲業生意,又吸引高消費人士來港。調查顯示,每位海外參展人士平均逗留3.85天,每人平均消費高達14900元,消費遠高於一般旅客,正好說明為何展覽業是各地兵家必爭之行業。

  無形效益的影響更大,他指出,每位海外來港人士均是香港最佳的大使,他們會將香港的所見所聞,在朋友圈分享。「很多海外人士回國家後,均大讚香港交通便利、配套周全、治安良好、待客友善,更重要的是商機處處,讓人留下良好印象,成為說好香港故事的活招牌。」

  從事多項消費展的展覽集團主席王學譜表示,該公司的多項展覽均吸引大批人入場,以香港貓迷博覽會為例,吸引許多內地人來港,且消費額不菲,證明出色的展覽既可留住市民在港消費,更可吸引內地人士來港消費。他指出,參加獎勵計劃的公司,會將大部分資源用於向參展商提供租金和住宿優惠、加大香港及海外宣傳,及向重要買家提供住宿贊助,且成效理想,故很多業界都希望計劃將延續下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