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圍繞技術性失業問題引發廣泛討論,如今美國學者拿出了「實錘」證據。史丹福大學上周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職場新人(應屆畢業生為主)成為了生成式AI工具的最大受害者,其中又以軟件開發、前台接待、翻譯、客戶服務等崗位受到的衝擊最大。
史丹福大學通過採樣大型企業的ADP就業數據,非常詳盡地掌握了員工的年齡、職業類別、薪資和僱傭狀態,較聯邦政府的就業報告更為準確與真實,並從中識別出AI工具對職場的現實影響。
年長員工仍具經驗優勢
報告顯示,自2022年底至2025年7月,22至25歲年輕程式員就業人數累計減少近20%,而26至30歲的程式員人數則基本持平。這是由於部門的基礎性工作可以由AI工具輕鬆替代,但年長員工具備更多「難被AI替代的技能」,比如跨部門溝通、根據業務目標交付產品的經驗、理解客戶需求和協調資源的綜合能力等。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結果在官方就業數據上也能得到印證。統計顯示,今年7月,美國首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新求職者,在所有失業人口中的佔比飆升至13.4%,創下自1988年以來新高。雖然美國整體失業率維持在4.2%的相對低位,但長期失業(超過27周)人數佔總失業人數的比例已升至25%以上,缺乏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正面臨嚴峻的求職環境。
牛津經濟研究院對美國勞動市場的研究發現,自2023年年中以來,85%的失業率增長可歸因於就業市場新人無法找到工作,失業人口增長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數學、科學等專業的畢業生,自2022年以來22至27歲計算機和數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下降8%,而在相同領域,27歲以上人群的就業率在同期增長了0.8%。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美國擁有學士學位的年輕勞動者(22至27歲)相對於無學歷同齡人的就業優勢正在縮小。截至2025年4月,兩者之間的失業率差距已收窄至1.6個百分點,為近30年來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