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藝術創作/三燕故都慕容街 木化石繪講好朝陽故事

時間:2025-08-23 05:01:58來源:大公报

  圖:在「三燕故都」舊城址慕容街,木化石繪攤主的創意吸引學子們佇足。\大公報實習記者馬見穎攝

  「龍城朝陽,三燕故都;傳奇慕容,華夏一脈。」位於1660多年前的「三燕故都」舊城址「慕容街」,因金庸先生親筆題寫街名與對聯而成為文化地標,如今更已是活化展示歷史文化的重點仿古街區。解師傅和妹妹是慕容街上獨有的木化石繪攤主,「別人賣原石,我偏要在上面講故事。」他用抖音賬號「牛角」和妹妹一起記錄着創作過程:從一塊粗糙的化石到成品的蛻變,配上「這是朝陽的味道」的文案,成了不少網友認識朝陽的窗口。

  順應紋理繪製 獨一無二

  「這不是普通石頭,是樹化石,也叫木化石。」解師傅拿起一塊巴掌大的藏品向學子們解釋道,這些形成於億年前的松柏、楊柳遺骸,曾沉睡在朝陽的深山之中。早年間,解師傅常上山撿拾,如今則從承包山林的老鄉手中收購,原料要經過清洗、構思、繪製、裝裱,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創作的難點恰在於化石的「不完美」。解師傅表示:「紙上畫畫是平的,這化石面坑坑窪窪,底色也不一樣。」一塊畫着朝陽雙塔的作品,需先根據化石的凹凸走向確定塔尖的傾斜角度,再用丙烯顏料層層疊色。簡單的圖案一天能完成兩三件,複雜的則需要兩天細磨。妹妹專攻的天鵝題材,更是要順着化石天然的弧度勾勒羽翼。

  午後的慕容街人來人往,解師傅的創意吸引不少人的佇足。面對「怕不怕抄襲」的疑問,他看得很通透:「藝術是共享的,但創意不可複製。」每塊化石的紋理都是大自然的原創,創作者的巧思正是基於這種獨一無二的「畫布」。眼下,他正計劃開發系列主題作品,讓木化石不僅有朝陽風景,更有紅山文化的印記。在慕容街的煙火氣裏,這塊塊承載着億年時光與城市溫度的化石,正等待着更多人讀懂她的故事。\大公報實習記者 戴清瑩、林佳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