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朝陽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有規律地分布着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等遺址。\大公報實習記者邱子斌攝
踏入朝陽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巨大的玉豬龍石像映入眼簾,這裏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身為香港學生,接觸到牛河梁紅山文化,滿是震撼。古文化是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精神紐帶,它讓我們看到華夏文明起源的多元與悠久。」香港學子接連走進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塚)保護展示館等多座展館,讚嘆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
牛河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800至5000年,於1981年發現,1983年開始挖掘。遺址保護範圍58.95平方公里,在東西約1萬米、南北約5000米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着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等遺址,共同組成一個史前祭祀遺址群,並出土大量石器、陶瓷和以「龍、鳳、人」為題材的珍貴玉器。
據介紹,這些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形態就已發展到了文明古國階段,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在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玉豬龍靜靜陳列,曲線勾勒的豬首龍身,藏着中華龍圖騰最初的模樣。神秘的女神像複製品依然栩栩如生,那鑲嵌青色玉片的眼眶,彷彿仍藏着5000年前的目光。「古人用玉器祭祀天地,以塑像定格信仰,連玉料選材、塑像工藝裏,都藏着社會分層的密碼!」學子們的驚嘆,讓沉默的文物瞬間有了聲息。
女神廟:中國最早神殿
移步女神廟遺址,夯土地基與柱洞勾勒出神殿輪廓。「這是中國最早的神殿,紅山女神被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稱為中華民族『共祖』。」隨着講解的深入,先民們在這祭祀祈福的場景似在眼前浮現,殘垣斷壁也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臍帶。
遊客成先生受訪時表示:「我在遼寧生活了這麼久,才知道牛河梁藏着這麼多寶貝!以後得帶家人來,咱得把這文明根脈攥緊咯!」\大公報實習記者 許蔚瀅、周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