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遼寧行之7/挖掘化石盲盒 觸摸億萬年前生命奧秘

時間:2025-08-23 05:01:55來源:大公报

  左圖: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又被稱為「中生代的龐貝城」,眾多罕見的化石吸引遊客參觀。\大公報實習記者黎鴻業攝;右圖:香港學子在化石挖掘體驗營做「古生物專家」,在化石中尋寶。\大公報實習記者邱子斌攝

  在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裏,此起彼伏的敲擊聲在迴盪,奏響探索生命起源的獨特旋律。「啪!」輕敲石板側面,兩片頁岩應聲分開,一枚貝殼化石的輪廓清晰露出,原來古生物挖掘體驗像是在「拆盲盒」般充滿驚喜。走進世界上第一隻鳥飛起、世界上第一朵花綻放的遼寧朝陽,參加2025「范長江行動」遼寧行的香港與朝陽兩地學子,在這裏首次觸摸凝固在化石中億萬年前的生命奧秘。

  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運營負責人施乾坤拿起一塊1吋大小的石塊說:「不是用石頭大小來權衡有沒有化石,很多時候化石是靠機緣和緣分!」\大公報實習記者 林楹瑩、洪曉晴朝陽報道

  作為「熱河生物群」的化石寶庫,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又被稱為「中生代的龐貝城」。熱河生物群是20世紀國際古生物的重大發現,朝陽地區處於熱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帶,化石種類幾乎涵蓋當時地球已出現的各個主要門類生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昆蟲和植物等大量化石,古生物化石達千餘種。特別是近30年來,科學家在此相繼發現了中華龍鳥、孔子鳥、錦州龍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化石物種,為鳥類起源、恐龍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關鍵證據。

  原址興建地質公園 世界獨有

  「為什麼說每塊化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呢?」施乾坤解釋道:「在白堊紀和侏羅紀時期,這裏的生物曾十分繁盛,但火山爆發的高溫讓大部分生命化為灰燼,能形成化石的只是極少數幸運兒。」在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中,從微小貝殼到龐大恐龍骨架的陳列,系統地呈現了這些距今1.35億至1.2億年前的故事,使「化石為何獨一無二」的疑問有了更立體的解答。

  作為世界上唯一建在原址上的地質公園,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主碑區佔地900畝,除了有中國最大的古生物專題博物館,園內還擁有世界最大的遷地保護木化石林、世界最大的中生代地質長廊。為吸引更多遊客了解古生物化石,公園還推出夜場活動,包括花鳥源啤酒美食節、花鳥源幻彩燈光秀,以及遼西首家戶外裸眼3D展示等,「我們晚上的煙火秀最吸引人。」施乾坤說,夜場活動不僅增強了公園的觀賞性,也為遊客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化石文化的獨特視角。園區還設有露營區,讓旅客獲得更沉浸式的體驗,把化石資源通過創新的文旅融合模式變得觸手可及。

  石板如同記錄時光的書頁

  「每一毫米的化石,都有可能代表幾千萬年。」在化石挖掘體驗營的土坑裏,層理分明的片狀石板如同記錄時光的書頁。學子們留意到,不少家長特意帶着孩子前來體驗。在挖掘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化石形成原理,更在一次次敲擊與等待中培養起對古生物的濃厚興趣。「現在來體驗的人挺多,因為大家都想找一找,看能不能遇到跟自己有緣的動物或植物化石。」施乾坤分享道,到地質公園參觀的遊客以家庭客為主,周末每日參觀人數約七、八千。

  當遊客帶着親手挖掘的「億年盲盒」滿載而歸時,這些化石已不再是冰冷的石頭,而是連接古今的情感紐帶。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這種讓大眾零距離接觸化石文化的沉浸式體驗,一改古生物研究成果停留在學術期刊和博物館展櫃中的狀態,不僅讓古生物在新時代煥發活力,更讓文明傳承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