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悠閒理財/成立信託管理財富 有利傳承免爭拗

時間:2025-08-17 05:01:42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不少中產及專業人士累積可觀財富,有需要準備具效率的財富傳承計劃。

  財富安排並非高淨值人群的專利,不少中產及專業人士在退休前累積可觀資產,同樣需要思考如何避免家族陷入財產糾紛,以及讓資產更有效率傳承至下一代。「未雨綢繆」已成為保障家族及資產安全的重要步驟,成立信託屬於有效工具之一,不過在成本、法律架構和跨境稅務等層面,有不少關鍵細節需要掌握。/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

  數據顯示,由目前至2048年,全球將有高達106萬億美元(約827萬億港元)的資產轉移至下一代。的近律師行(Deacons)家事、決策能力法及缺乏決策能力客戶業務主管陳連基向《大公報》表示,規劃合宜的信託可兼顧資產保護、財富傳承及稅務規劃等功能。至於費用,主要分為一次性的成立費及需持續繳付的年費。銀行信託公司或其他獨立信託公司有不同的收費基準,有些以信託持有資產的特定百分比收取年費,有些會以定額收費。

  問及成立信託門檻,陳連基表示,所需資產視乎信託公司及家庭需要而定。不過,由於年費需持續支付,的近律師行多數客戶認為,流動資產約2400萬港元或300萬美元以上才更具成本效益。

  跨境資產配置 律師充當橋樑

  在實務操作中,陳連基透露,最常見需釐清的法律問題為向客戶解釋資產的擁有權如何轉移至信託。以較為通俗的例子解釋,可將信託比作上了鎖的保險櫃,委託人需把資產實際放入保險櫃,才能由受託人根據相關條款分配或管理。如若未進行轉移,資產仍在委託人手中,信託便僅為備用信託,猶如空置的保險櫃形同虛設,不能發揮資產保護的功能。

  不過,近年不少香港家庭的資產配置早已跨越地域界限,包括內地房地產、海外基金、離岸公司等,且因移民等因素,家庭成員或屬於不同稅區居民。在跨境情況中,陳連基表示,律師將充當橋樑,與不同地區的法律或稅務專家、信託公司,以及客戶進行溝通,以確保客戶意願得到落實。而律師作為「統籌者」,在信託規劃過程中需要參與包括考慮成立信託的需求及目的、信託架構、業務及資產重組、審閱及解釋信託契約條款等多個環節。

  港法例健全 受益人享免稅

  至於在香港設立信託的優勢,陳連基指出,香港具完善法律制度,信託法例更是於2013年作出重大改革,令其更現代化,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衛達仕(Withers)律師行私人客戶及稅務法律顧問團隊合夥人傅潔恩向記者表示,香港擁有健全的受託人條例,在香港法例下成立的信託可永續。另外,香港的稅制對信託相對友好,獲得信託分配的香港受益人可享免稅優惠。

  當然,信託並非財務規劃的萬能方案,委託人在設立前應清楚自身資產結構、家庭狀況及具體需求,再選擇合適的架構及司法區。現時市場常見的信託種類涵蓋家族信託、遺囑信託、保險信託及慈善信託等,靈活度高。同時,業界分析認為,隨着本港人口老化,未來涉及財富傳承的法律與稅務服務需求將持續上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