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京東零售第二季經營利潤率達4.5%,創公司歷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紀錄。
近期積極搶攻即時零售業務的京東(09618),即使在大力燒錢的前提下,仍能交出勝預期的季績,第二季經調整淨利潤73.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48.9%。而在美股時段,京東ADR早段跌3%至31.54美元。管理層認為,外賣業務已與集團旗下電商業務形成協同價值,重申着眼長遠的發展戰略,而非短期的行業過度競爭。\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京東第二季總收入錄得3566.6億元,升22.4%,其中來自京東零售收入貢獻收入升20.6%至逾3100億元,相關業務經營利潤升近38%至約140億元。首席執行官許冉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京東零售第二季經營利潤率達4.5%,創公司歷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紀錄,京東零售毛利率達15.9%,實現連續13個季度同比增長。
零售毛利率15.9% 連升13季
至於以舊換新的國家補貼政策,許冉認為,國補有助促進市場消費,京東亦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又指京東有較強的供應鏈及交付能力。她強調,國補並非京東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更多會以產品、價格和服務實現差異化,同時通過規模化來減低採購成本。
許冉提到,京東超市正通過定製化貨品,冀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購物體驗,同時,協助品牌商家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和價格內捲。京東的線下布局「京東MALL」上季在北京、深圳、南京、武漢和太原等多城市開設新店,截至6月底累計門店數量達24家。
不過,計及京東外賣在內,新業務第二季收入貢獻138.5億元,按年升近兩倍,經營虧損大幅擴大至147.8億元,經營利潤率為負106.7%。
許冉強調,不會視外賣業務為獨立業務,更多要與集團系內的生態深度整合,以進一步釋放協同效應。她指出,京東外賣業務在過去1個月的表現超預期,在訂單量增長、商家數量擴大、全職騎手招聘等方面穩步推進,並與京東零售以及其他現有業務形成有效協同價值,成功達成集團初期戰略目標,帶來明顯流量和業務增長,包括京東上季的活躍客戶按年升逾40%,購物頻次都出現大幅提升。
「即時零售是京東重要的長期策略,與傳統B2C(商家對客戶)電商業務相比,即時零售仍然是相對較小的細分市場,在產品多樣性和成本效益方面亦需提高。」許冉表示,外賣行業存有一定痛點,京東希望改善用戶體驗、成本、效率,以滿足用戶需求。她直言,外賣市場出現過度的競爭,未能為行業帶來價值,反而擾亂行業的價格體制,又強調集團不會着眼於一、兩個季度的短期業務發展,而是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價值。
外賣業務日單量突破2500萬
在今年618期間,京東外賣業務實現日單量突破2500萬單,入駐品質商家超150萬家,截至6月底止的全職騎手規模已突破15萬人。此外,京東在7月推出七鮮小廚,通過「菜品合夥人模式」,與合夥人共同開發招牌菜。
被問到收購歐洲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許冉回應稱,集團在海外業務收購主要聚焦供應鏈能力,有關收購尚待監管部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