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各界談中國出口
中國6月外貿數據表現亮眼,超出市場預期。以美元計價,6月出口同比增長5.8%,進口增速由負轉正,上升1.1%;若以人民幣計價,6月進出口、出口、進口三項指標均實現正增長,出口及進口分別升7.2%及2.3%。其中,當月進出口規模達3.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2%,創下月度進出口規模歷史第二高位。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昨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季度走勢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較一季度加快3.2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大公報記者 朱燁 倪巍晨
王令浚向傳媒介紹,上半年,中國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機電產品出口表現突出,總額達7.8萬億元,增長9.5%,佔出口總值的60%。其中,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增長12.7%,展現中國製造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強勁勢頭。
上半年新三樣出口升12.7%
與此同時,外貿經營主體活力不斷增強。王令浚引述數據表示,上半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達62.8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3萬家。內需擴大也帶動進口趨穩,石化、紡織、機械設備等領域的進口增速均達到兩位數增長。
儘管全球貿易形勢複雜多變,外資企業仍然堅持深耕中國、信心不減。上半年,中國外資企業進出口6.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達7.5萬家,創2021年以來同期新高。
王令浚指出,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將中國視為理想、安全、有潛力的投資目的地。外資企業不僅加大在華生產布局,還加快創新研發步伐。上半年,外資企業進口保稅研發貨物增長52.1%,佔全國總量的70%以上,顯示其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
王令浚坦言,當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仍在上升,下半年中國外貿穩增長仍需付出艱苦努力。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外貿的韌性得益於兩大關鍵因素:一是企業積極把握時間窗口,通過「搶出口、搶轉口」策略搶佔市場;二是持續推進貿易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全年出口料增2%左右
展望未來,王令浚表示,儘管中美關稅博弈仍存變數,但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空間已較為有限。在中性情景下,今年中國出口仍有望實現2%左右的增長。然而,考慮到中美貿易可能長期處於「戰略相持階段」,中國需進一步構建應對長期博弈的緩衝機制,增強產業鏈抗風險能力。
分析認為,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外貿頂住壓力,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活力。隨着「一帶一路」合作深化、新興市場拓展以及高端製造競爭力提升,中國外貿有望在複雜環境中繼續穩中求進,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多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