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延遲90天的期限即將到來,截至上周四,未達成關稅協議的仍佔多數,要在剩下的不到三周內解決問題難度極大。不過,市場的反應似乎不當怎麼回事,美股、A股已先後創下今年來新高,恒指則在高位整固,相信升破4月高位並非難事。事實上,近期全球主要市場的資產價格均有超預期表現,顯示關稅問題對市場的衝擊已逐漸減弱。隨着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削散,內地政策有望轉向積極。上海綜指上周四再次突破3500點,反映投資者情緒改善,加上政策醞釀發力,中資股有可能重展升浪。
港股方面,穩定幣行情愈演愈烈,過去一周每天都有個股倍升,市場氣氛勝過煙花匯演。倍升的誘因大都同憧憬上市公司獲得虛擬資產交易牌照有關,一旦正式披露,股價便受各路資金追捧,股價可以一個交易日上漲數倍。此番景象,令人聯想起上世紀90年代紅籌、千禧年代科技股你追我趕,爭向泡沫化的美好時光。
人工智能產業興起
下半年的投資思路,可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美聯儲減息效應,若減息是大概率事件,應提早在市場布局。美減息的意義,不僅僅是為港股帶來流動性,提振地產、醫藥等板塊的估值,同時也為中國推出財政、貨幣刺激政策,帶來更大的彈性,有助整體市場情緒的大幅改善;二是內地產業政策改革,中央高層近期已將「反內捲」納入政策重點,一些產能比較過剩的行業如鋼鐵、光伏,最近的股價已聞風而動。隨着下半年反內捲政策的具體化,這些行業龍頭公司的投資價值,也會重新吸引投資者的眼光。
還有一個方向需要額外關注,便是已形成的產業趨勢。內地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但斌,最近分享他對挖掘翻倍升股的心得。他認為,要賺到倍升股,一定要用產業的眼光,要用10年、20年、30年的眼光。互聯網的周期大概是30年,到現在正好是30年。智能手機也20年了,而人工智能才剛剛開始,如果投資者用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眼光去選擇一些公司,作為長期投資,才有可能真正賺到倍升股。確實,回顧過去兩個產業周期,誕生了不少10倍甚至100倍股,如果沒有長期眼光,很難堅持下去。
穩定幣引領金融變革
除了AI行業,穩定幣帶來的金融領域支付層面的變革,同樣也是未來數年趨勢性的機會。根據國泰海通的研究,穩定幣未來規模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這一預測通過加密資產、跨境支付、日常消費支付、傳統資本市場四大場景測算:加密資產領域,隨加密貨幣市場中性10%增速擴容,穩定幣按8.22%佔比,2030年達3633億美元;跨境支付依託區塊鏈優勢,假設20%市場份額,需求2.9萬億美元;日常消費支付10%份額,1216億美元;傳統資本市場代幣化中性情景下,穩定幣需求1333億美元。四種應用場景中,以跨境支付的潛在市場最為龐大,誰能成為這個市場的Visa,誰可能就是下一隻10倍、20倍股。
最後,要再提幾大互聯網龍頭,不論是AI引用,還是穩定幣代幣化,均少不了他們的參與和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港股已接近4月年內高位,要破關而上,最具動力的相信非互聯網龍頭莫屬。中金公司認為,測算2015年-2024年港股「新經濟」資產換手率、市盈率中樞分別為傳統資產的1.3倍、4.3倍,結構重構有望推動港股估值中樞上移與交易活躍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