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代代傳承/陶塑瓦脊完美結合「泥、釉、火、藝」

時間:2024-08-11 05:01:57來源:大公报

  圖:參與展覽的各單位代表欣喜公眾能近距離觀察如此精美的屋脊。\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傳統的陶塑瓦脊作為大型裝飾,造型精美,反映了明清時期嶺南地區高超的陶藝,兼容藝術和民間趣味,形成鮮明的地方風格。而陶塑瓦脊的製作過程最講究「泥、釉、火、藝」的完美結合,包括泥料煉製、塑形、製釉、施釉、龍窰柴燒等十多項複雜繁瑣的步驟,都是歷代陶匠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

  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建築陶塑瓦脊製作技藝、中山市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何湛泉介紹,首先是將黑泥、灰白泥、細沙等做成瓦脊素坯,經過煉製後可製作骨架、公仔軀體、花鳥等部件;其次釉質要選用古法配方研製的傳統植物釉,燒製的陶器才能釉色鮮艷、古樸渾厚;隨後放入清代柴燒龍窰燒製,溫度約為攝氏1250度,並持續20至25小時,才能令瓦脊釉彩歷久不褪。

  何湛泉稱,他在17歲時跟隨陶塑老師傅學藝,後來自己也有了20多人的團隊。他感嘆,最可貴的是祖先靈活運用各種化廢為寶的智慧,將各類泥與灰燒製成型,又加入各類金屬變換顏色,再將技藝一代代傳承,「一百年前燒製出來,一百年後依然這麼精彩!」\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