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滄海桑田/上周股海翻波 對投資者有何啟示?\倪相仁

時間:2024-08-11 05:01:55來源:大公报

  外圍過去一周大起大落,港股、A股等中資股市場則相對平穩。雖然在日央行出面安撫市場,以及美國上周四釋放「令人放心」的申領失業救濟金數據後,外圍市場喘定,但傳統智慧告知,不會有無緣無故的大崩盤,這一次無疑給大家提了一個醒:西方世界愈演愈烈的去全球化策略,最終並非只有中方難受,其自身脆弱性的一面也會暴露在陽光下,接受市場的檢驗。而經過這次大幅波動後,投資者對美聯儲下個月減息的胃口增加了,這對於港股流動性的改善、內地刺激政策空間的打開,都是一個好消息。

  除了日圓利差交易(Carry trade)造成的發達市場崩盤,上周另外一件令人意外的大事,就是股神巴菲特減倉蘋果,對港股帶來的即時影響,是蘋果產業鏈股份暴跌,亦令人懷疑外資大行二季度高調唱好蘋果,並帶動股價創新高的動機。巴菲特以往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的買和賣的時機,總是恰到好處。在今年一季度減持時,巴菲特的理由是稅收過高,所以減持了11%的蘋果股票。超乎市場預期的是,二季度股神大手減持了4億股,持股數從7.89億股減至約4億股,減持了整整一半的蘋果股份,之前聲稱的稅收問題,似乎不是重點,但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美日市場近期出現的怪象,中信建投的宏觀分析員黃文濤有很精闢的分析。他認為,大波動的背景是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政策路徑和資產價格等領域,出現了走勢和預期的分化。這些分化和變化,正在對資產格局帶來一系列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影響。

  確定性包括:美元貶值與日圓升值、香港和內地減息、美債與黃金投資機會增加等。不確定性包括:全球分化的未來演變以及對中國的影響,美國是否可能發生財政危機及其影響等。

  相比起外圍市場驚濤駭浪,港股雖然做不到避風港的角色,但也不再是「提款機」了。

  不久前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度提到了要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升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從今年4月份的新國九條,再到三中全會,再到這次的政治局會議,都提到了要建立穩定市場的內在機制類似的表述。

  怎樣才能達到內在機制的穩定?過去一段時間每次市場下跌至關鍵位,都會有神秘力量出手增持ETF,維護市場的穩定運作。政策層面也會相應的配合,所以對現在的A股市場毋須太過悲觀,市場正在形成一種內在機制,就是當市場擊穿某一點位或者快速下跌時,每次都會有機構投資者在某一個關鍵支持位入市,帶動市場底部回升。

  A股過往一年一般有兩波行情,春季行情和10月黃金周前後的行情。現時的市場情緒基本上又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但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並不是一面倒的差,比如7月份的進口數據、通脹等,市場缺乏的還是信心,一旦美聯儲開啟減息之旅,也許會很不一樣。

  美9月減息已無懸念

  總括來說,華爾街的「衰退交易」真真假假,似是倒逼美聯儲盡快採取行動,相信美國面臨系統性衰退風險的人不多,在市場逐步穩定後,更為確定的9月降息預期,或帶來的流動性的改善,並支撐港股表現。

  此外,內地政策層面的舉動也會加速,如早前公布的支持服務性消費政策,有望改善消費行業下半年的盈利表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