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班宇:受香港流行文化影響很深

時間:2024-08-11 05:01:25來源:大公报

  圖:熱播網劇《漫長的季節》由班宇擔任文學策劃。

  一陣「東北文藝復興」的風,颳了幾年,未見停歇,從文學到影視,那些根植於東北國企改革潮下普通人的生命歷程,在文字和影像間,一次次勾起觀者的心緒與共鳴。被書迷稱為「東北文藝復興三傑」之一,在東北文學和影視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的作家班宇,日前在香港書展舉行講座「比所有的季節更漫長」,他之後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談到香港流行文化對自己的影響,分享自己在文學和影視創作背後,對時代書寫的思考。\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在成為知名作家之前,班宇的另一個身份是樂評人,無論在講座還是採訪現場,談音樂的班宇甚至比談文學的班宇看起來更加放鬆、自如。他說自己喜歡來香港,因為「每次一提到香港,想起來第一件事情是一間在深水埗的叫White Noise的唱片店,他賣很多CD,以黑膠為主,然後他的選品非常好,每次去逛唱片店都能選到心儀的黑膠唱片」。班宇說自己上半年參與的一個影視項目,剛好在廣東拍攝,在這半年中他幾乎去遍了廣東所有的音樂節和Livehouse。

  出書就像在發唱片

  「我所有寫作最初的起點,其實是跟音樂相關的。」班宇回憶,千禧年之交,與他同樣的八○後們,正處在十幾二十歲的年齡,「那是一個精力特別旺盛、特別充沛的時間。那個時候我就觀察到瀋陽有一個特別撕裂的狀況:就是一方面整個城市的經濟不太行,人們的情緒都很低迷;另一方面,你會發現年輕的荷爾蒙迸發的力量在這個城市裏面,像火焰一樣四處亂躥。」

  班宇直言自己受香港流行文化影響很重,「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瀋陽所有小孩,十幾歲的小孩,大家都想要最前沿、最酷的東西。然後突然都特別喜歡搖滾樂。」從那個時候起,年輕人開始去Livehouse看現場演出,大家開始喜歡聽歐美搖滾樂、粵語流行曲、看香港電影。在那樣的文化環境浸潤下,文學的種子亦在心中悄然發芽。

  班宇說,對他而言,出書就像在發唱片,他會像編一張唱片的曲目一樣去編每一本小說集,「我覺得我現在好像是發了三張不同的唱片。比如說《冬泳》可能是一張主題性唱片,它有一個相似的命題,都以東北的人和事作為描述的起點;《逍遙遊》那本書,我可能更注重小說裏面的節奏,它有長短,有現實一點的,有先鋒實驗一點的,夢幻一點的;《緩步》,我就想像它像一個長長的緩步台,能路過一些事物,然後產生一些東西。」「下一張我想做點不一樣的嘗試。」班宇說,「我想內容可能會長一點,但還是小說集的形式。」

  東北文學具有共通性

  在班宇看來,東北文學通常有兩個特點,「第一點是,它是所有人共通的地域經驗,能激發起共同情感。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在鄭州做活動,會有人跟我說,你小說裏面的某個人物,跟我一個親戚特別相似。這個相似不是東北這塊土地造成的,而是他們曾經都身處在同一個時代,都身處在同一種變革之中。又比如東北國企改革,這是一個全國性的事情,長沙、武漢都有大量的企業經歷了瓦解重組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東北文學所反映的問題不只屬於東北人,它輻射的面積要更廣闊。」「第二點是,大家在此刻的身體感受、精神感受,今天北上廣『大廠』中的人,可能跟1998年、1999年的工廠裏面的職工的感受是非常相似的。你明知道這個時代的一些東西好像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感受,但是你作為個體在裏面能做的微乎其微。你好像只能通過你的一些切實勞作和行動,彷彿能解除掉你自己的或者是你整個家庭的一種危機感,但是你改變不了整個時代命運的走向。」

  在班宇看來,作家的時代比作家身處的地域空間更加重要。「我覺得大家當前對東北文學的關注,可能是對上一個歷史階段的一次回眸。當然,作品的生命可能要更久一些,但是未來這些作品被探討的點可能也和東北的地域性不再有那麼強的關聯。」他希望能在文學的領域裏對自己做一點革新,「這個革新可能跟地域性色彩沒關係,而是與題材、表述形式上的東西有關。比如說可能想做得更先鋒更實驗一點,或者是講一些同屬現實主義題材,但是別人沒太涉及過的故事。」

  欣賞香港作家獨特文筆

  被問及喜歡的香港作家,班宇表示自己特別喜歡西西和鍾曉陽。「西西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者,她的語言方式我覺得是學不來的,有一種完全的靈動感,那種知性的審美、那種筆調很厲害。」「鍾曉陽是因為我讀她寫的書的時候特別有親切感,我一直懷疑她是不是一個瀋陽人。」

  當天講座的最後時刻,班宇提到在《漫長的季節》最後,范偉飾演的王響一邊說往前看,別回頭,耳畔一邊響起《再回首》的情景。「我和導演在這一點上,想表達的事情確實是一致的,往前看,別回頭。有的時候,是我們不能回頭;有的時候,是我們不敢回頭;有的時候,也是我們不得不往前看。但確實在我們心裏面響起的一直是《再回首》那首歌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