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港學子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VR設備。\大公報實習記者李棟興攝;右圖: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的「稻田畫」。\大公報實習記者李棟興攝
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宜人的氣候,位於準格爾旗的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成為親子遊、年輕人前來打卡的好去處。日前,參與「范長江行動」內蒙古行的香港傳媒學子抵達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參觀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的農業與旅遊業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副總經理劉慧接受採訪表示,「三年時間,這裏從鹽鹼地變成生態觀光園,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道路。如今,憑藉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的推薦,這裏成為熱門的生態遊打卡地。」\大公報實習記者 喬一翱、邱燦、方婷、呂亦宬、關凱正、劉秋樺、李棟興 鄂爾多斯報道
南鄰庫布齊沙漠,北伴滔滔黃河水,進入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園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畫」。登上觀光平台,可以看到稻田畫與水面交錯的美景。稻田中的圖案包括「探索元宇宙 洞見新未來」「宜居宜業 和美鄉村」等字樣,微風吹過,稻浪起伏,宛如動態的畫卷。
親身體驗農耕生活
園區講解員馬婷婷介紹,「稻田畫的製作,每一步都需精密計算。製作團隊會使用GPS或其他地面定位系統來確保圖案能夠按照設計精準地布置在稻田中。之後園區的工作人員會根據設計圖案,選擇不同顏色的稻苗進行種植。」
此外,觀光園還提供了一系列農耕體驗活動,如插秧、收割等,讓遊客親身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同時,園區內豐富的觀光資源和活動項目,如VR體驗館、水上樂園,也為遊客提供多樣化的旅遊體驗,增強了園區的吸引力。
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採用「水循環」的新型灌溉方式,以集種植業和養殖業於一體的灌溉模式,對水和田有效利用,實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既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環境,又提升種植業、養殖業的收產率,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回憶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的變遷,劉慧表示,「在種植水稻之前,這裏的土地曾是鹽鹼地。通過技術檢測與土地培育,我們在這裏種植單季鹼性水稻,做到因地、因時、因季制宜,從而獲得更高的作物產量。為了保障水稻的大面積種植,當地政府直接與村民簽約,租賃土地長達15年,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當地的生活質量。」
打造特色親子遊
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不僅有「稻田畫」,還將當地的農耕文化與旅遊業相結合,在宣傳農耕文化、黃河文化、農業成效的同時,以旅遊業帶動農產品的售賣,振興鄉村經濟。
除了感受田園風光,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還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科技體驗項目,遊客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AR、VR設備。神秘的科技探險、震撼的聲畫效果,都能在滿足遊客追求刺激感的同時保證其心理上的安全感,給予遊客獨一無二的超現實體驗。
準格爾旗盛翔文化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澤鵬接受採訪表示,「家庭遊客是觀光園的主要客群之一。家長們希望帶孩子親近自然,體驗農耕文化,而觀光園提供的親子活動如農耕體驗、稻田畫觀賞等,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稻田畫的獨特視覺效果還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捕捉美景。他們通常會選擇最佳觀賞時機,登上觀光平台,用鏡頭記錄下稻田畫的細膩與生機。」
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通過其獨特的稻魚共生模式、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文化融合的創新設計,成功引領了綠色農業旅遊的新時尚。這不僅提升了農業的附加值,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李澤鵬表示,「8月正式開放9間A級民宿供遊客預訂入住,以便深度體驗旅遊項目。未來,觀光園將繼續加強綠色生態建設,提升服務品質,打造更多特色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綠色農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