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焦點新聞/手機綁信用卡支付 盜用激增難追討

時間:2023-05-23 04:24:52來源:大公报

  圖:電子支付交易盛行,近年涉及信用卡被盜用的投訴個案急增,團體促請有關當局加強監管,免市民蒙受損失。

  盜用信用卡情況惡化,金管局今年首季收到229宗信用卡未經授權交易投訴,達到去年全年391宗總數的六成。工聯會年初至今接獲多宗求助,受害人被釣魚網站騙去一次性密碼後,信用卡被綁定至騙徒的電子錢包,遭盜用6000元至18萬元不等。儘管有受害人在收到交易短訊七分鐘後致電銀行要求中止交易,惟已被盜用逾萬元,最終需承擔全部損失。

  工聯會表示,現時手提電話非觸式交易不受《銀行營運守則》規管,存在重大漏洞,要求政府及金融監管機構加強監管。\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賴振雄

  工聯會九龍東團隊年初至今收到的多宗信用卡盜用求助個案,主要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傳統信用卡線上交易;第二類是手提電話非觸式交易,即沒有儲值功能的電子支付工具,包括Apple Pay及Google Pay等,後者不受《銀行營運守則》規管,亦不屬金管局儲值支付工具發牌制度的監管範圍,存在重大漏洞。

  銀行:「非觸式交易」無權查

  李先生昨日代表其受害人朋友出席記者會,指受害人在今年一月尾時收到訊息,顯示信用卡在澳洲使用澳元的交易紀錄,他立即打到發卡銀行查詢及停用信用卡,最後用了超過50分鐘才成功停用信用卡,其間信用卡不停有交易紀錄,最後在當日共錄得六單交易,金額逾二萬港元。

  其後受害人再查閱信用卡的交易紀錄,發現早於1月18日已有三單交易紀錄,涉及1000多澳元,惟當時沒有收到任何交易訊息。受害人推測信用卡資料外洩的原因,可能是之前誤入釣魚網站,把信用卡資料外洩給騙徒。

  由於所有盜用交易均是於澳洲實體店進行,因此受害人向入境事務處申請出入境紀錄證明未曾離境,以證明上述交易屬盜用,但銀行並不接納該證明,反要求受害人全額付清,令李生及朋友束手無策。

  李先生認為,銀行經常指不同措施可保障市民財產安全,但只是把責任全數推卸在市民身上,出現意外時市民卻受不到保障,受到保障的只有銀行。

  劉小姐的情況亦相近,在一月初時損失10199港元,她表示已立即打到客服查詢,客服建議停用信用卡,並會就事件作出調查。劉小姐數日後收到銀行的英文信件,再打到客服查詢,客服指因事件是「非觸式交易」無權調查,即使後來報警及到消委會投訴亦無果,更收到銀行的信件,指再不繳付欠款會找收數公司追討,劉小姐無奈下只好繳費。事件最後亦是透過金管局處理,銀行最後通知指因應個案會個別處理,已繳付的費用亦會退還。

  團體倡「一鍵cut卡」減損失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建議把手提電話非觸式交易工具納入監管範圍,並設立交易爭議處理機制,同時持卡人應有權利要求每宗交易均需可接收提示短訊,避免在查閱月結單時方知被盜用;金管局要求發卡銀行或機構,統一在銀行App內設立「一鍵CUT(取消)卡」功能,毋須透過電話申請;發卡銀行作為跨國企業,應就境外未經授權交易所導致的財產損失向當地警方報警,有效保障銀行財產權益。

  鄧家彪又提到,香港警方可以參考內地「國家反詐中心App」,採取更主動的反詐騙措施,一旦發現手機用戶收到詐騙短訊或電話,主動發出提示或自動堵截。

  今年四月,民建聯也接獲多宗涉及信用卡遭盜用的求助個案,涉及款項由9萬至150萬元不等,當中有發卡銀行以「嚴重疏忽」為由,要求被盜取信用卡的市民自行償還高達50萬元簽賬款項,令苦主蒙受身心壓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