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看內地電視連續劇《蠻好的人生》,這句滬上高頻詞用作了片名,上海話「蠻好」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挺好」,既不是滿分的讚美,也不算勉強及格,留有三分餘地,又藏着七分講究。這份滬上特有的處事哲學,被上海女人發揮得淋漓盡致。
近二十年是保險行業蓬勃發展的時期,很多人身邊幾乎都有幾個做保險的朋友,香港的保險行業尤其興盛,一些高學歷的、特別優秀的專業人才也轉行加入了保險行業。上海也是一樣,劇中胡曼黎的扮演者孫儷說,以前上一個劇都要提前去體驗生活,去更好地理解角色,這個劇卻不用,因為身邊很多賣保險的朋友,甚至家人也有從事這行的,很容易融入角色。
胡曼黎剛入行時正是保險行業拓荒期,胡曼黎能屈能伸,既有高端客戶,也在意菜場攤主等潛在客戶。「儂當賣小菜呀,醫療險要挑時鮮貨。」這句台詞瞬間立住人設,上海女人的精明或不是算計,而是滲透在生活紋理裏的風險意識。當她給賣魚的攤主推銷保險時,看到攤主忙不過來,手裏不忘幫忙給前來買蝦的顧客拿袋秤蝦,體面和實惠都是上海女人所要的。
劇中最辛辣的筆觸,是保單剖開中國式家庭的暗湧,醫療、養老、教育、家族財富傳承都是現代社會面臨的風險管理。︽蠻好的人生》最「蠻好」之處,在於它不製造行業神話,城市的生存底線就是可以接受退而求其次,多些講究,少些執念,但絕不容許沒有pla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