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新聞分析/未雨綢繆 重振國際展覽中心地位\李永青

時間:2022-04-04 04:23:45來源:大公报

  圖:毛皮服裝產業鏈

  持續逾兩年、無日無之的疫情,加上俄烏衝突等,令香港今年出口市道暗潮洶湧,其中一個最要命的影響,香港許多實體貿易展被迫取消,只能轉為網上展,惟部分地區無懼疫情,仍辦實體展,在此消彼長下,不但拖累出口業,連香港作為國際展覽中心地位也受動搖,故當局應及早研究,如何在疫情受控後,重振香港經濟。

  由於會展業產生巨大經濟效益,拉動飲食、物流、酒店、零售及旅遊等相關行業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因此,當局應及早研究,如何令香港會展業重振雄風,其中一個較為大膽的方法,是將來在疫情受控時,對國際展商進行大幅度補助場租,令外商覺得有足夠誘因回港採購及參展,讓已移情別變的展商和買家重投香港懷抱,這既有助保住香港作為國際展覽中心之地位,亦令相關行業受惠。當然,在外商參展後認為有利可圖,日後自然會以市價租位參展,毋須長期「泵水」。

  其他可行方案,包括爭取在港舉行國際性會議或展覽,並邀請具分量人士為嘉賓,而這些大型活動並非一時三刻可辦成,故當局應盡早做好各項籌備工作,待疫情受控後便可立即推動。

  同時,待疫情好轉後,大批港商會急於出外參展,當局的相關基金應增加支援金額,讓港商有足夠彈藥搶回失去的訂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