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口岸經濟新機遇/開放沙頭角禁區 打造口岸經濟帶

時間:2021-05-14 04:24:00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的口岸經濟規劃嚴重滯後,沙頭角(圖下)近二十多年無任何發展規劃。圖上為深圳。\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深圳正全力規劃打造深港兩地的口岸經濟帶,並將從「東部、中部、西部」三個方向同時推進,國家級的規劃平台和改造工程正密鑼緊鼓進行。香港近期亦提出新界北發展藍圖,立法會昨日更通過「以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議案,社會各界認為,港深雙城共同發展,機遇無限。不過,香港現時的口岸經濟規劃嚴重滯後,窒礙對接。以邊境地區沙頭角為例,居民慨嘆有如「一直被遺棄」,期盼政府可開放禁區。專家建議,應與深圳的規劃融合發展,打造旅遊消費區,帶動經濟。

  《大公報》推出「口岸經濟新機遇」系列報道,深入探討雙城如何共同發展,融合起飛。\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黃山

  去年開始,深圳提出高水平的深港口岸經濟帶,規劃將鹽田區的沙頭角口岸一帶區域,打造成以便捷通關為主,兼具國際旅遊消費功能的深圳東部地標口岸。香港方面,立法會大會昨日通過議案,議員要求政府研究開放沙頭角墟禁區,配合深圳口岸經濟帶的規劃,利用沙頭角公眾碼頭,發展海上旅遊及在中英街發展邊境旅遊,推動新界北經濟發展。

  「回歸都二十多年,沙頭角無任何發展規劃,政府好似將我哋遺棄咗」,沙頭角擔水坑村村代表溫和輝對大公報記者嘆道。他說政府早就應該開放沙頭角禁區。

  溫和輝說,「以前港英政府設有禁區,但現在回歸二十多年了,已無人偷渡,至於跨境犯罪走私,任何口岸都有,政府應加強打擊和情報搜集,以阻截相關犯罪,不應再以保安為由保留禁區。」

  沙頭角配套設施亦嚴重不足,居民除了出入市區不便外,即使往沙頭角口岸過關亦非常麻煩。口岸就在村旁,行路僅數分鐘,但受政策規限,村民只能到村口搭乘專線小巴,才能抵達口岸旅檢區,等車要花半個鐘。溫和輝希望政府盡快拿出方案,將沙頭角納入新界北河套發展規劃,再配合鹽田區的發展藍圖,兩地共同打造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最好能『一地兩檢』和全面開放禁區,讓當區居民也能享受河套開發的紅利。」

  在沙頭角村住了40多年的王先生形容,村內配套非常落後,數十年如一日,仿如原始部落。「村民稍有傷風感冒都要出上水、粉嶺睇醫生,沙頭角教育配套也十分匱乏,只有兩間小學,在交通上也只有往返上水、沙頭角的車輛,居民如要出港島和九龍返工返學,就要轉多一、兩程車,身心俱疲!」

  王先生「出城」返工,每次都要花近兩個小時車程,「如果政府能重視沙頭角邊境區的民意,與對岸的鹽田政府合力打造成國際旅遊消費區,肯定能帶動區內的經濟發展,也可增加就業機會」。

  有專家指出,「位於港境的沙頭角,有青山綠水,值得推展生態旅遊」。開放禁區,實行「一地兩檢」,與鹽田區打造國際旅遊消費區的概念完全一致和共融,雙方都將起到良好的互補作用。他希望特區政府能積極與深圳的新規劃融合對接,加快推展新界北口岸經濟帶的規劃和配套設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