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大預測指,香港第四季實質GDP將收縮4.5%,失業率也會升至6.4%
新冠肺炎肆虐及外圍不景氣,持續影響香港經濟,港大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亞太經濟合作研究發表高頻宏觀經濟預測,指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下跌9%,受第三波疫情影響,第三季經濟持續低沉,但跌幅較第二季小,上季實質GDP估計按年下跌6.5%。隨疫情減退及政府持續刺激經濟措施的支持下,料第四季實質GDP按年下跌4.5%,但失業率預料從第三季估計的6.2%輕微惡化至第四季的6.4%,並料今年全年經濟將收縮7.2%,比上次公布的全年預測下調1.7個百分點。\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向《大公報》表示,疫情已令香港經濟元氣大傷,市場普遍對今年餘下日子及明年經濟感到悲觀,坦言「冇眼睇、睇唔通」,形容中小企經營十分艱難。他解釋,由於訪港旅客大減,旅遊、零售、酒店、餐飲、運輸等行業受到重創,冀香港疫情早日受控,讓旅客能來港,否則大家只能捱日子。
針對性資助 賺錢企不用幫
面對當前困局,劉達邦希望政府能維持各項支援措施,讓企業有能力捱下去,否則會有很多公司「玩完」。他又說,有經營會所的朋友透露,至今已虧損兩百多萬元,每月生意額由500萬至600萬元大降至百多萬元,即使業主減租及受惠各項政府資助,仍每月食錢,對前景頗為悲觀。他建議:「政府的資助應更有針對性,要幫虧損的企業,無理由一些賺錢企業都可以申請,冀當局應作出檢查。」
劉達邦期望,港府能早日與廣東及澳門政府就「健康碼」達成協議,讓內地及澳門人士來港,亦方便港商北上傾生意,否則本港經濟難見轉機。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表示,今年香港經濟差已是共識,但在政府推出各項支援下,今年財政赤字會令政府儲備減至約8000億至9000億元。
iBond利民 為庫房添彈藥
雖然目前公共財政仍然穩健,惟目前至明年初,港商仍需要政府支援,林宣武希望當局考慮發債,例如深受市民歡迎的iBond可以加大金額,讓市民可認購更多的同時,政府亦可增加彈藥。「現時各界經營都好困難,再這樣下去,擔心明年農曆新年後,或出現結業潮,政府必須加以關注。」
香港中小型企業商會會長巢國明亦指,現時再估計今年香港經濟跌多少已意義不大,因為大家都睇淡今年經濟,目前應將焦點放在明年,關鍵在於疫情能否受控及美國對華政策有何變化,若疫情數目不跌反升,各界都「無運行」。
巢國明指出,明年將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內地各省市已研究向中央提出對地方有利的措施,惟香港似乎對這方面研究甚少,冀當局能盡快撥款作出相關研究,以免中央忽略香港。同時,中央已準備以「內循環」策略來應對未來國際新形勢,而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員,應在這方面擔當更重要角色,希望能借助內地經濟回升來帶動香港經濟早日走出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