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投資組合講求穩陣,也需要追求額外回報,所以適量配置風險較高的股票資產,佔組合比重不多,務求穩守突擊。至於配置風險資產類別,美國科技股ETF應該是恰當選擇。儘管證券界擔心美國科技股見頂,只是科技應用並無盡頭。以長線持有心態,定時分注買入策略,就可以降低高追的風險。本欄將通過績效、風險回報、配置集中度等多角度剖析不同產品,大家可以按個人偏好投資科技股ETF。\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Invesco QQQ Trust(QQQ)往往是投資者初登美國科技股票基金的入門產品,皆因這隻ETF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NASDAQ100 Index或稱納指),而納指成份股則以科技股為主。由於QQQ早於1999年推出市場,即使費用率並不算低(0.2%),仍然吸引到天量資金青睞;QQQ目前管理資產達到1280億美元,資產規模大幅拋離其他科技股ETF(大部分科技股ETF所管理資產不足百億)。
QQQ五年複合增長率16.7%
與其他科技股相類似,「FAAMG」(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佔QQQ倉位約47%比重;10大持倉佔組合比重約55%。投資過分聚焦少數股份,缺點是增加風險,只是對原本只想投資「FAAMG」的人士而言,這是優點:要投資上述5隻科技巨企,即使每隻股份買1股,入場費約5400美元,按1美元兌7.75港元計,換算港幣便達到41850元。退而求其次,買入1股QQQ,盛惠約260美元,換算港幣約2015元,屬於平民價。
「FAAMG」稱霸全球股市,重倉「FAAMG」的QQQ往績表現應該不失禮?於2015年至2019年間,QQQ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6.66%,即在2015年初投入100美元購入QQQ,5年後本利和為216美元。在比較的科技股ETF中,QQQ的績效處於中下游位置。拉長觀察時間至12年,於2008年至2019年間,QQQ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3.63%,績效處於同類ETF的中上游位置;在2008年初投入100美元,到2019年底本利和463.85美元。風險回報方面,QQQ的5年、10年夏普比率為1.06、1.25,即每承受1個單位風險,就可獲得超過1個單位的回報,屬於合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QQQ持股中,包括非科技企業,如百事、星巴克,只是持倉不多。另外,QQQ亦持有百度、網易等非美國科技企業,持倉同樣不多。
iShares Expanded Tech Sector ETF(IGM)重倉「FAAMG」,5隻股份佔產品持倉約40%。於2015年至2019年間,IGM的年複合增長率19.75%;於2008年至2019年間,IGM的年複合增長率13.16%。夏普比率方面,IGM的5年、10年同為1.17。雖然IGM整體表現不遜於QQQ,但其管理資產只有26.6億美元,不知道是否因其費用率偏高有關。IGM的費用率為0.46%,QQQ為0.2%。
已持FAAMG者可考慮IGV
Vangu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F(VGT)、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XLK)及iShares U.S. Technology ETF(IYW)都是重倉科技巨企,它們於2015年至2019年間,年複合增長率20.07%、19.17%、18.55%;於2008年至2019年間,年複合增長率13.57%、12.64%、12.55%。
倘若已經持有「FAAMG」,為免重複持倉,投資者可以考慮iShares Expanded Tech-Software Sector ETF(IGV)。在IGV的15大持倉股份中,只見到微軟的身影,佔組合比重不足9%,其他持股包括Salesforce、Adobe、甲骨文、ServiceNow等等。欠缺巨企對績效影響不大,2015年至2019年間,IGV年複合增長率20.54%;2008年至2019年間,年複合增長率13.61%,跑贏大部分同類產品。IGV的3年、5年夏普比率達到1.2,處於是同類產品的前列,10年夏普比率為1.15,處於中游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