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永華在多倫多列治文山表演藝術中心世界首演他創作的第九交響曲《仁愛大同》後,聯同樂團謝幕\Anil Mungal攝
由音樂總監陳永華帶領的香港聖樂團一行六十多人,於六月杪順利回到香港,完成為期十一天的多倫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暨港加音樂文化之旅」,這其實亦是今年香港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首次在多倫多及溫哥華東西兩岸舉辦「香港周」的重要活動。由香港聖樂團聯同溫哥華聖樂團(部分團員是香港聖樂團的舊團員)組成近百人的陣容,和多倫多的KSO管弦樂團聯手於六月下旬在列治文山表演藝術中心(Richmond Hil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舉行「美樂大同」音樂會。\周凡夫
「美樂大同」音樂會的內容設計,特別強調港加兩地樂手攜手合作的意義。KSO管弦樂團全名「Kindred Spirits Orchestra」,帶有「志同道合」之意。KSO由現任音樂總監Kristian Alexander於二○○六年成立,贏得很好的聲譽。Kristian Alexander是近十多年來活動力很強的加拿大指揮家,KSO在他領導下,已成為多倫多新崛起的音樂力量。
五首樂曲四指揮執棒
這場「美樂大同」音樂會共演奏了五首樂曲,分由四位指揮家執棒。音樂會由KSO樂團的聯合指揮,來自匈牙利的Michael Berec擔任主持。音樂會開始,首先在助理指揮Travis Grubisi帶領下演奏了加拿大國歌,再奏中國國歌。然後在Michael Berec指揮下,以美國作曲家柯普蘭(Copland)的《老實人鼓號曲》(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為音樂會提供了很好的開場氣氛。
其實,演出當日走台時,對當晚兩個樂團加合唱的演出,讓人存有很大懸念。演出所在的藝術中心是一個多用途的劇場場館,舞台全開放式,將後舞台亦與前舞台連接起來,空間足夠容納一個三管樂團及百人合唱團,但劇場的舞台不僅沒有反音背板,兩側還是側開的布幕,聲音會被吸去或散失掉;合唱座席置於最後面,聲音能衝出樂團的音牆嗎?效果如何呢?這確實令人懸念。
此外,兩部作品對合唱團的要求都存在一定難度;上半場陳永華特別為這次活動創作的第九交響曲《仁愛大同》,是演出時間長達四十二分鐘的三樂章交響曲。首尾兩樂章都結合四部混聲大合唱,要求有一定的專注性,加上是全新的原創作品,而且以仁愛追求世界大同作為主題。這首大型交響曲還要加上四件民族樂器,在結構與音色上都有點複雜,於五月底在香港大會堂先行作了一次預演,作了水平保證的熱身。同時,香港聖樂團此行,於抵達多倫多後,每天都安排排練以保持狀態。
欣賞和理解陳永華這首作品的內容並不難。他對這部作品的創作意念與目的,曾說得很清楚:「唸初中時已開始重複閱讀《三國演義》,一直至今;明朝文學家楊慎寫了一首詩慨嘆長江逝水淘盡歷史英雄。我從這首詩出發,請陳鈞潤教授以今天的長江承接,有還看今朝之豪情。」
祝願「和平進大同」
事實上,三個樂章的標題已清楚地交代了各樂章的內容。第一樂章《滾滾長江東逝水》,從詞作《臨江仙》的原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開始,再接上陳鈞潤的「河水奔向東,歷史洪流湧匯,大海中,和平進大同。千秋民族夢,和平進大同」。也就是說,在首樂章中,已用混聲四部堅定渾厚的歌聲,唱出了交響曲的題旨,這個樂章的分量佔了全曲過半,長達二十三分鐘。樂團奏出前奏和主題後,四件中國民族樂器:沙涇珊的琵琶、楊偉傑的笛子、劉瑞中的古箏,和王景松的笙,便按序融入交響樂團的樂音中,共同營造出古代歷史的空間感覺合唱團才以滿帶情感的歌聲唱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合唱歌聲隨後變得帶有節奏性,帶有更為堅定的感情將「和平進大同」的期盼變成有力的「祝願」。
第二樂章以《臨江仙》中的千古名句「幾度夕陽紅」為標題,以緩慢弱奏的定音鼓聲開始,傳達出人類存在着深厚的仁愛之情,定音鼓其後更有一段獨奏,與四件民族樂器在此樂章中都有所發揮。
終章以《仁愛大同》為標題,重申人類以仁愛追求大同世界的決心,樂章開始合唱便以緩慢的宣敘般歌聲唱出「洪水神話,開天闢地、挪亞方舟、大禹治水,共同之處,配合天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將中國的大禹治水與西方基督教的挪亞方舟結合,由此引證今日環保與世界發展的重要。繼後音樂變得帶有鮮明節奏性,還將香港中大和港大兩間大學的校訓「博文約禮」、「明德格物」唱出,由此接上「文化承傳、仁愛進大同」,歌詞作出如此設計,非僅指出以仁愛進入大同之路,更藉此加入香港的地道元素與色彩,此點與陳永華過往不少作品強調現代都會文化的香港特色,和他在這部作品中於管弦樂團加入中國民族樂器,增添中國文化色彩的做法,可說是與他多年來的創作手法一脈相承。
陳永華這首作品不僅有很高的陳義,當晚在他指揮下,四位民樂演奏家分置於指揮左右兩側的舞台最前端,也就得以和樂團取得很不錯的平衡;很顯然地,這部作品在西方管弦樂與中國民族樂器及人聲的結合上,亦因陳永華過去創作了多首交響曲的經驗累積,這次演出見出更為圓熟飽滿的效果;這在表達人類共同的崇高理想,以仁愛追求大同的題材上,可說正好能相互切合;為此,當晚演出後,不少觀眾都起立鼓掌,反映了當晚演出的感染力。
壓軸樂曲讚頌藝術
半場休息後,由KSO音樂總監Kristian Alexander登場,帶領樂團聯同合唱團演出另一部規模同樣宏大的交響曲,那是在香港很少機會欣賞得到的史克里亞賓(Scriabin)的第一交響曲。史克里亞賓是俄國作曲家及鋼琴家,他的第一交響曲寫於一八九九年及一九○○年,共有六個樂章,第六樂章行板,包含女中音及男高音的獨唱及合唱,歌詞也是作曲家所寫:「藝術的榮耀,榮耀永遠!」史克里亞賓生前提到「藝術能改變世界的面貌」,這是他對藝術讚頌的交響曲,認為藝術可以改變世界,樂曲與人類追求大同世界的理想相互呼應;不同的是,《仁愛大同》帶有理想的藍圖,而史克里亞賓這首作品,則是以貼近人類心靈的藝術作主題。
這部六個樂章的交響曲,演奏時間長約五十分鐘,這對任何樂團而言都是不少的挑戰。樂曲的銅管編制卻頗大,包括法國號四支、長號、小號各三支,還有大號。首樂章慢板開始,銅管樂便擔任了重要角色,隨後弦樂、木管相繼加入,帶出的是一片沉寂色彩。在樂團首席的小提琴獨奏段落後,氣氛才出現變化。
接着三個樂章採用了快、慢、快的不同速度對比結構,排練時Alexander的指揮動作幅度頗大,且很有戲劇性,當晚演出時在前面這四個樂章仍頗「克制」,第五樂章才得見他充滿戲劇性動作的指揮手法;終章擔任獨唱的是兩位加拿大青年歌唱家,女中音Stephanie DeCiantis和男高音Ryan Downey。兩人分別站於指揮左右兩側演唱,筆者座位於大堂中前左側,聽來兩人的聲音強度與音色都不錯,但近百人的合唱團不僅座位設於舞台的最後邊,而且下半場與樂團一齊出場,在空調的空間下於陰暗的劇場燈光中呆坐四十多分鐘,最後才於豎琴的伴隨下,開始加入高唱,為藝術之神唱頌;聲帶在長時間「冷凝」後再發聲,難免打了折扣,但意外地,港加兩個合唱團順利「完成任務」,在定音鼓的「造勢」下,與樂團將全曲帶上高潮,以「Glory」的俄語歌聲將全曲結束,亦為香港聖樂團的加拿大音樂之旅,和「香港周」的重點活動寫下圓滿的句號。
部分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