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ulse of HKUST項目在2019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研究生組中獲得金獎
香港地少人多,即便是遠在清水灣的香港科技大學,也面臨設施承載力不足、巴士站排隊時間長、餐廳高峰期「一位難求」等生活問題。據大學公共事務處民調顯示,39%及13%的民眾分別將「Long queues at bus stops and canteens」(巴士站排隊人數眾多)及「Insufficient comfortable areas for studying and socializing」(學習與社交場地不足)列為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對於正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研究碩士的伍翱宇和他的團隊而言,大學是城市的縮影或者「微型城市」。他們正在進行的Pulse of HKUST項目,旨在以數據驅動智慧校園。項目通過分析校內逾四千個WiFi熱點及閉路電視畫面,監控整個大學的人群分布及流動,為用戶提供各餐廳入座率、圖書館空位分布、巴士站等候時間等實時數據,並預測當日未來的狀況,以此幫助校園居民靈活安排生活及出行計劃。
智慧管理方面,Pulse of HKUST通過分析校園民眾的日常數據,賦能大學活動規劃及設施管理。校方可從數據了解各活動參加人數、停留時長、高峰時間等資料,亦可得知學生學習、生活習慣,「了解多少學生深夜回校,校外住宿學生如何停留等」。
在未來,他們計劃推出大數據平台提供開放數據(open data),為學生提供智慧應用的創意機會。
在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伍翱宇直言「智慧城市現時還有很多抽象的理念正在萌芽期,我們希望把大學當作試驗田,通過真正地實踐智慧城市的創新理念,探索及推動智慧科技的發展。在校園內初步實踐成功後,我們下一步希望能將技術拓展到更大規模的社區。現時我們正在積極和產業界及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探索合作的機會,希望以此助力於香港智慧城市的發展。」
如同其他智慧城市面臨的挑戰一樣,Pulse of HKUST團隊現時最大的挑戰亦在於數據隱私。團隊計劃推廣公開數據(open data),雖然並無刻意泄漏用戶隱私,但如果有心之人刻意觀察,則仍存在風險。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從數據中獲益。建設智慧科技,而不讓居民有「被監管」的觀感,是大數據時代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