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志願軍》展現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決心\方 願

時間:2023-09-30 04:02:55來源:大公报

  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日前在香港各大影院上畫,這是首部在內地和香港同時上映的國產電影,港人終於可以與內地觀眾「同步、同賞、同感」,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全景式展現國家「立國之戰」的電影,既有在聯合國的激烈外交鬥爭,也有松骨峰阻擊戰的殊死搏鬥,更有普通民眾保家衛國的大無畏精神,以各個角度充分展現了捍衛國家民族核心利益的決心。可以說,這是一部上佳的國民教育電影,讓香港年輕人可以從更多角度,了解國家有今天地位的來之不易,體會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與每一位港人息息相關。

  首部兩地同時上映的國產電影

  1950年,為了捍衛和平,為了讓祖國獲得長久的安定,中國人軍民一心,開始了抗美援朝戰爭。表現這場「立國之戰」的影視作品有很多,兩年前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導演的《長津湖》,票房高達57億人民幣,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當時香港未能同步上映,即便如此,電影在香港上映後也引發了一股觀映潮。

  《長津湖》無疑是優秀的,所謂珠玉在前,要拍得更好,殊不容易。但《志願軍》三部曲有幾個不同之處:這是第一個以全景式的呈現方式,向觀眾講述抗美援朝戰爭從決策出兵、到結束戰爭這一完整過程的電影;其次,不僅有宏大的戰爭場面,也有扣人心弦的外交風雲,引人入勝;再次,當中一些歷史細節還原度十分高,尤其是在軍事方面,經得起軍迷的挑剔。而幾位主演,包括張頌文、唐國強等,都是「老戲骨」,演技無可質疑。

  這部電影為什麼值得向港人推薦?原因不僅僅在於電影藝術呈現方式、演員的出色表現,還在於背後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謹以兩個重要情節來作例子。

  第一個例子:新中國外交代表團第一次亮相聯合國是整部電影的重頭戲之一。當時大使銜特派代表伍修權(張頌文飾)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安理會,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出席聯合國相關會議,這段經歷也成為中國外交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面對美國糾集西方陣營的打壓,伍修權等外交人員毫不畏懼,針鋒相對,會上還發出五項建議,包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公開譴責,並採取具體步驟嚴厲制裁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台灣和武裝干涉朝鮮的罪行」,堅定捍衛了國家尊嚴。

  第二個例子:影片展現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的松骨峰阻擊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以百人之力,與美軍激戰五個多小時,連續擊退五次進攻,完成了阻止美軍向軍隅裏逃竄的任務,為此3連付出了重大犧牲的代價。戰事之慘烈世所罕見,中國人民志願軍也憑此一仗打出威名、震懾了美軍。

  電影講述的是70多年前的歷史,許多親身經歷戰爭的人早已不在人世,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志願軍」也成為書上和耳邊一個模糊的概念。電影《志願軍》致敬「最可愛的人」,致敬當年為了祖國獻出青春和生命的先輩。以藝術的手法,展現了新中國的精氣神,即便面對強大十倍、百倍的敵人,即便面對全方位的打壓圍堵,但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而是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戰勝了敵人。

  抗美援朝是歷史,但精神不能忘。更何況,歷史正在以另一種方式重現。如今中國也面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圍堵打壓,儘管隨着時代的演變,形式和名稱都大不相同,從以往的全面禁運、外交孤立、戰爭恐嚇,到今天的所謂經濟脫鈎、科技「卡脖子」、外交打壓等等,其內核依然是一樣的。只有認識歷史,才能把握未來。正如導演陳凱歌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希望這部電影所承載的意義,能使年輕人對那個時代有所認知,也可以讓年輕人們理解、追思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志願軍戰士們所做出的貢獻。」

  增強身份認同和愛國情懷

  在日前的首映禮上,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時表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同心協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73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民一如既往,萬眾一心,堅持和平發展,致力合作共贏。相信廣大市民從《志願軍》這一系列電影必定有所啟發,加深了解我國以至世界歷史,從而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和愛國情懷。

  他並表示,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國情與國民教育,一直致力聯同社會各界,透過不同方式增強香港市民的國家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志願軍:雄兵出擊》在國慶日到來時在港上映,有助於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市民更了解祖國。

  9月28日晚,人民大會堂。習近平主席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招待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說,「新征程上,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團結就是力量,信心賽過黃金。」

  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團結就是力量」,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各界可以從觀映《志願軍》中得到啟示:國家核心利益不容妥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義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