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香港發展高端製造業不是夢\陳成爐

時間:2023-09-27 04:02:48來源:大公报

  去年十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再工業化」策略工作,將「再工業化」放在重要位置推動。

  時隔一年,香港「再工業化」進展如何?

  日前媒體報道,香港史上第一顆在本地研製的高光譜遙感商業衛星「香港星」在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完成,並將於11月底在內地海上發射。這可以視為香港高端製造業的曙光,意味着「再工業化」不再是口頭的宣言和遙不可及的目標,對香港邁向創新科技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據央視新聞介紹,ASPACE香港衛星製造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衛星智能製造工廠之一。「香港星」的研製、總裝、測試等均在香港完成。據悉,香港衛星製造中心具備每年200顆衛星的生產能力,涵蓋光學遙感衛星、雷達遙感衛星,可提供全球亞米級可見光遙感圖像,可應用在全球物聯網、防災減災、應急安全、遙感感知、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

  中心計劃明年在香港水域建立「香港太空港」,發射商業運載火箭,並從2024年至2029年展開「香港太空星鏈」計劃,發射720顆衛星,實現立足香港輻射全球的商業衛星,建立移動的物聯網。

  發展衛星產業潛力巨大

  衛星軌道資源寸土寸金。由於產能和技術具備高度稀缺性,當前太空資源爭奪戰的關鍵,是技術的搶先與產能的爭奪。據悉,按每顆低軌衛星平均壽命3至5年來計算,全球年均製造需求達3萬顆,但目前全球衛星製造產能約每年6000至8000顆,產能跟不上實際需求。

  有數據說,2021年全球在軌衛星數量共4852顆,其中美國佔絕對優勢擁有2944顆在軌衛星,中國排名第二,但只有499顆。有機構測算,中國的衛星產能缺口約75%。

  衛星應用產業鏈長,上下游企業多。在深圳,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包括衛星研發、設計、製造、運營、衛星應用等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香港與深圳為鄰,加上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製造鏈、產業鏈,香港在衛星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商業衛星「香港星」在港研製完成,對香港「再工業化」,走向高端製造業有很大啟示。

  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成為香港經濟第二次轉型的契機。香港中低端製造業遷出,令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由於多種因素,高端製造業沒能在香港及時出現,令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大幅下降到2020年的1%,包括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持服務等服務業成為本地主要的經濟形態。

  這樣的產業結構難免受到國際局勢、經濟周期性的影響。無論是亞洲金融風暴還是美國金融危機,香港無一幸免。另外當前全球經濟衰退,香港進出口大挫也是一個明證。

  沒有製造業,經濟難以穩定發展,創科產業的發展也會受限制。反看香港競爭對手新加坡,製造業一直在不斷升級。最近10年製造業增加值在當地GDP中的佔比幾乎一直在20%上下,且絕大部分為高端製造業。正是基於高端製造業,新加坡正打造世界研究中心,吸引世界級研發總部和世界級人才,激發新加坡自身的創新能力。

  特區政府去年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所謂「新型工業化」,指的就是高端製造業,聚焦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產工序等。

  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一環,不僅是香港經濟轉型的必然之路,對香港很多深層次問題也有破題的作用,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支持。

  融入大灣區產業鏈

  高端製造業並不像傳統製造業那樣需要更多土地,比如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在大樓內就能完成「香港星」的研製、總裝。深圳將此稱為「工業上樓」模式。土地狹小問題不會影響「新型工業化」。

  高端製造業需要更多高端人才。栽好梧桐樹才能更好吸引人才,留得住更多人才。同時,隨着高端製造業的發展,香港社會乃至高等教育以往重金融、醫科、法律而輕理工科的狀況將會大幅改觀。香港高等教育發展會更加健康。

  由於高端製造業的高附加值特性,青年不僅就業渠道拓展,而且相關行業收入也會較大幅度提升。對於青年解決住房問題乃至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有極大助益,有助於青年一代對未來充滿信心。而更多人收入增加令輪候公屋、申請居屋人數減少,政府解決低收入家庭困難可以更加遊刃有餘。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的「無創科,無未來」。

  高端製造業發展還有助於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衛星生產組裝這類高端製造業為例,其產業鏈很長,香港必須依靠大灣區等地的產業鏈相連接,融入其產業鏈中。這既令香港得益,也利於國家發展。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早前表示,政府在匯聚人才及支援初創等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引進重點科創企業,過去一年已接觸逾200間重點企業,目前近30間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另有數十間企業正處於緊密洽談階段。

  香港發展高端製造業不是夢。

  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