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未來十年由政府主導項目可望提供3000公頃「熟地」,政府會進一步簡化程序,減低成本,並為發展拆牆鬆綁,包括善用業界資源提速提效,將無人機勘察樓宇外牆和僭建物以及相關分析工作外判予私人公司,並把較小規模或臨時構築物的審批,改由專業人士自行認證等。多個專業學會包括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支持政府善用業界資源、應用創新建築技術等安排。
李家超昨日在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持續造地的決心一直不變,亦會審時度勢,穩健有序推進各項目;批售土地時,會考慮市場變化,讓市場環境平穩及健康發展。
他表示,政府大力精簡土地發展程序,並已發內部通告,明文要求所有審批部門處理申請時擔當促進者角色並致力精簡流程,受到業界歡迎。
政府會繼續拆牆鬆綁,包括將無人機勘察樓宇外牆和僭建物以及相關分析工作外判予私人公司,並把較小規模或臨時構築物的審批,改由專業人士自行認證,善用業界資源提速提效;增加由政府直接採購建築物料和產品、檢討建築設計標準、促進國內外具成本效益的建築物料及建造技術於本地應用,減低建造成本;擴大發展局轄下項目促進辦事處的職權,除協調部門加快審批大型私人住宅及商業項目外,亦包括北都創科及其他產業發展項目的土地使用及相關審批,擴大項目協調工作。
施政報告又提出促進建築科技研發與應用,對接國標港標。當中提到,發展局今年8月成立「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將推行「組裝合成」製造商認證計劃;政府亦會透過研究院推展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建築標準」。此外,房委會將加大應用第二代「組裝合成」建築法,及在合約標書中規定可使用建築機械人的工序部分,提升工地安全和建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