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施政報告提出選取試點產業園區,如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部分物流用地,批撥予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負責園區發展和營運策略等。\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引入創新機制推進北都發展,包括試行由發展商綜合開發的「片區開發」模式,加快北都建設,政府已物色了三個分別佔地10至20公頃的片區作為試點,年底展開市場意向調查。
為探討更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政府亦計劃選取試點產業園區,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制訂發展和營運策略,明年首季公布細節。\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北都將逐漸進入收成期,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表示,政府會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提速推展北部都會區內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
北都範圍有多個新發展區,新田科技城、元朗南新發展區、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等陸續有新進展(詳見附表)。未來五年,北都將有約6萬個單位落成,當中包括約10個新公共屋邨;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會推出市場;實施「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大樓亦會落成。在第二個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單位將再增加約15萬個;有逾100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作經濟用途;古洞北首幢政府聯用辦公大樓落成啟用;北區醫院完成擴建並投入服務;運輸基建方面,北環綫鐵路主線2034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預計2036年開通。
產業園區首季公布細節
政府正探討選取試點產業園區,如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部分物流用地方面,批撥予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負責按政府產業政策制訂園區發展和營運策略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資等工作,明年首季將公布細節。
「片區開發」模式方面,政府將揀選具規模及商業價值和將會提供公共設施的地塊成為片區,由項目發展商綜合開發,使片區提速落成,目前物色了三個分別佔地10至20公頃的片區作為試點。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政府希望藉試點產業園區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在洪水橋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園區是其中一種場景,佔地大小待定。政府亦會考慮因應個別產業發展需要,彈性批撥產業用地,推動不同產業發展。
至於「片區開發」模式,政府收地後交由發展商綜合開發,借助市場力量加快發展,同時減少政府現金流壓力。消息人士表示,「片區」會有不同用地組合,包括公共設施、私人住宅、商業及產業用地等,10至20公頃是合適的規模,若太大會對發展商造成挑戰。
消息人士透露,三個「片區」試點分別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及新田科技城,按目前收地進度,料洪水橋及粉嶺北用地會較快推出。政府將在2024年底展開市場意向調查,目標在2025年中完成調查,三個「片區開發」試點的具體地點會在調查中公布,而具體招標計劃及時間表則會在調查完成後再確定。
交椅洲將啟動填海環評
根據發展局最新預測,未來十年可提供約3000公頃新平整土地,當中約1700公頃來自北部都會區、約300公頃來自交椅洲人工島。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政府會謹慎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建設,年底前啟動填海部分環評程序,目標明年完成審批工作,相關詳細工程設計亦會今年內開展,2027年展開填海工程。
高力估價及諮詢服務主管周若瑜表示,10至20公頃是合適的試點規模,與一個太古城的面積相若,具有一定代表性。「片區開發」模式有助加快北都建設步伐,試點將有助累積相關開發模式的經驗。若試點計劃取得成功,可考慮逐步擴大「片區開發」模式的應用範圍,以加快整個北都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