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伊院心臟衰竭篩查 5個月尋300病患

時間:2023-03-31 04:24:00來源:大公报

  圖:伊院去年10月推行心臟衰竭篩查及治療計劃,有助減低病人出現突發性心臟衰竭風險。\大公報記者鍾佩欣攝

  【大公報訊】記者鍾佩欣報道:本港每100人中有兩至三人患有心臟衰竭,但不少人因未及時發現問題及求醫,錯失治療黃金機會,患者因心臟衰竭首次住院後五年內死亡率高達54%。為盡早識別心臟衰竭患者,伊利沙伯醫院心臟科推出心臟衰竭篩查計劃,主動為內科病房內非因心臟問題入院、有高危因素的病人進行篩查,五個月篩查到超過300名患心臟衰竭病人。

患者年輕化 與生活習慣有關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心臟科副顧問醫生方恩恆表示,香港的心臟衰竭發病率高,一年約有20000宗因心臟衰竭住院個案,平均住院數為五至六日,為本港公營醫院構成壓力。

  伊利沙伯醫院去年10月推出心臟衰竭篩查及治療計劃,截至今年2月,共為2000名有氣喘徵狀的內科病人進行抽血檢驗,當中有15%、逾300名病人確診心臟衰竭,心臟功能嚴重程度介乎第二級至第三級,即爬樓梯等日常活動會感到乏力、呼吸困難等,其中年齡最低為28歲,最高為92歲。

  方恩恆表示,以往確診心臟衰竭病人以40至60歲的中年人士居多,但近年年輕人有喝酒、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肥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期望透過計劃找出更多患有心臟衰竭的病人,提供適切藥物或手術治療。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心臟科主管李耿淵表示,篩查計劃推行近半年,現階段需要更多數據支持計劃成效,方有條件推廣至其他公立醫院。

  「轉介時只餘30%心臟功能」

  現年51歲周女士患有心臟衰竭,曾一度徘徊生死邊緣。「行都行不到,拿東西基本是沒可能」,周女士去年八月出現氣喘等症狀,但被誤診為感冒入菌,直至九月氣喘、腳腫等症狀持續,向家庭醫生求診後即時被轉介到醫院接受治療。當時周女士的心臟功能只剩餘30%,其後接受藥物治療。

  出院後,周女士獲安排到「心臟衰竭跨專科診所」繼續接受護理及復康治療,現時心臟功能慢慢回升至40%左右,「我現時很有信心,接送女兒上學放學都沒有太大問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