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妍之有理/堆填區路上搶回來的文物\屈穎妍

時間:2021-09-25 04:27:03來源:大公报

  圖:古物主人大半生費盡錢財心力從世界各地購回屬於中國的文化寶物。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古老石雕,第一次看到香港這麼有歷史感。

  幾個月前到訪元朗大棠生態園,發現這裏有個興建中的菩薩公園,放滿各式各樣的石雕,佛像、羅漢、神獸、石刻、兵馬、將軍……或站或卧,散落一地。我不懂考古,但石雕上的歲月味道,一眼就能嗅出來。

  古物主人汪先生說,那些菩薩石雕,是北魏時代的。

  北魏?香港有多少人懂得北魏?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王朝,距今一千六百多年了,而這批經歷千年風雨的佛像,就站在我眼前。

  還有一張清朝廣西王曾下榻的大床、無數紫檀、木器、陶瓷……這些不容日曬雨淋的古物,全都委屈堆存在貨倉內。

  這些寶藏共千多件,絕大部分是大型石雕,重量以噸計,它們的命運,本是往堆填區,幸好香港仍有心有力又有地的人,把它們從垃圾車上搶救回來。

  古物主人是有「石雕大王」之稱的收藏家汪裕祖,因為他的祖輩喜愛搜羅石雕佛像,購入數千珍寶,七十年代開始在大埔樟樹灘租下村屋,並向當局租賃村屋四周約七萬尺政府土地,用來擺放數千件四處搜購回來的各朝石雕、泥塑等文物。

  汪裕祖接手後,繼續保存及照料這些古物,直至2016年12月租約期滿,地政總署要求交還土地。人搬走問題不大,數千石雕何處容身才是重點。於是汪對不能續租提出訴訟,同時亦向政府商討捐出文物事宜,建議官員找考古專家來考證。

  然而,地政署只着眼土地,哪管地上瑰寶,他們把地圍封,講明時限一到,就會把村屋清拆,地上所有物件會當垃圾送走。

  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前主席梁福元得悉事件,驚訝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冷眼旁觀,完全無視這批文物的歷史價值,於是決定以一己之力拯救文物。

  足足用了9個多月,僱用過百次運輸車、吊臂車,終於把大部分石雕搬到他經營的大棠有機生態園暫「住」。為了安置這批文物,梁福元特別在莊園內興建一個菩薩公園及「中華禪文化公園」,為佛像安居,也可讓大眾觀賞。

  還記得去年12月,深水埗主教山發現古羅馬儲水庫,如果不是一班街坊晨運客冒險進入古蹟拍下那幕紅磚石柱的壯麗,儲水庫早就被水務署的推土機夷為平地了。

  這次官地上的數千文物,如果不是民間有心人奮力拯救,佛像早就躺在堆填區了。

  其實,西九文化區不正是這些石雕文物的最好棲息地嗎?政府花千億公帑從外國買來連藝術價值都備受爭議的作品,卻對眼前的千年文物視若無睹。政府對歷史、對文化、對保育的愛理不理,到底還會葬送了多少歷史寶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