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孫佩玲老師
「我覺得教育不單止是知識的傳遞,更加是心靈的成長。」於馬頭涌官立小學任教26年的孫佩玲老師談及教育初心時,這句充滿溫情的話語,道盡了她二十餘載教學生涯的核心理念。這位深耕音樂與英文教育的老師,以身作則,不僅帶學生走向世界,拓展眼界,更讓無數孩子在藝術的薰陶中收穫自信,而小朋友們反饋充滿愛意的稚嫩話語,更是她教學多年來的動力,她用點點星光般的關懷照亮學生的成長之路。
「Miss孫可不可以做我媽媽?可不可以跟我回家?」這樣的童言童語,在孫佩玲任教26年以來,聽過太多次。二年級的小學生們總在小息時,拉着她的衣角有講有笑,甚至拖着她的手,因太熱情撞掉她手中的水杯,卻讓她笑得溫暖,「他們對我的信任,就是最珍貴的禮物。」
「我喜歡你,所以我用心聽書」
孫佩玲說,希望讓學生從愉快中學習,課堂上永遠充滿笑聲。「英文堂的文法太死板?那我們就玩分組比賽!」她將獎勵制度融入教學,每節課用分組競賽激發活力,學生為爭奪貼紙榮譽,連怕醜的孩子都會主動搶答。「一位今年二年級的學生問我,是否知道自己今次英文為何能考取甲等,我答,是不是因為你勤力?她卻說,『是因為你啊!我喜歡你,所以我用心聽書、用心溫習。』這些都是我教學多年來的動力。」
孫佩玲回憶,自己自小喜歡音樂、喜歡彈琴,當時已立志成為一個音樂教師,也希望將自己所學承傳給下一代,把音樂融入學生的生命中。如今作為學校音樂科顧問,她已帶領學生完成多次音樂交流團,包括兩次前往內地,又遠赴維也納,帶學生走向世界,亦將中華文化帶到國外。
在她眼中,音樂不僅是旋律與節奏,更是培養信任和責任感的土壤。她稱,曾有一名唱歌條件非常好的學生,在比賽中因緊張而影響發揮,屈居亞軍,心態一下子失衡,哭着問她為何努力卻仍未獲得最好的結果,「我當時就安慰她,告訴她所有的用心和努力我全部看在眼裏,而這份堅持比冠軍更加珍貴。」後來這名學生升入中學後,也時常回校請教她音樂問題,音樂已成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光。
令每位學生自信地成為主角
在26年來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孫佩玲有着自己的理念與準則,她希望每位學生都能滿有自信、成為「主角」。曾有一位學習遲緩的一年級學生,自理能力較其他同學有一定差距,被分到「特殊教育組」,其家長也忍不住落淚。孫佩玲握着家長的手說:「如果100分是滿分,我會給她200分,她的進步超出所有人預期。」這句評語如陽光般照亮整個家庭,如今已升上五年級的孩子不僅進入精英班,還會在走廊遠遠喊「孫老師」,跑過來分享考試心得。「她從連筆記都不會做,到現在自信講英文,這個過程比任何獎項都令我驕傲!」
作為課外活動主任,孫佩玲今年開辦38組課外活動,為了加深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識,開辦了醒獅隊、扯鈴、轉碟等內容的雜耍班、古箏班等,並安排學生在「中華文化日」及「綜藝匯演」演出,短短成立數月已獲得不少掌聲。
回望教育之路,孫佩玲深信立德樹人,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正面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她並教導學生,要有誠信和責任感,結果如何難以控制,但求無悔無憾,「因為每個行動都會令他們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