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已進入關鍵的一周,多個重大風險事件有望明朗化。首先是美聯儲在周四(23日)會有議息結果,這對後市影響至關重要。美資大行高盛預測美聯儲會按下暫停鍵,以減輕銀行系統的壓力。隨着標誌性的歐美大行瑞信倒下,多個風險因素正陸續引爆。按照傳統智慧,市場即將來到轉折點。
不過,尋底之路大多迂迴曲折,市場仍有可能再來一波急跌,才完成是次調整。現時歐美銀行危機仍在變化中,能否完全受控,仍須觀察。尤其是,歐洲的銀行涉及多個國家,從制訂救市政策到協調執行存在一定難度。雖然美聯儲該出手時就出手,但最終能否穩住市場信心,以及避免滑向系統性風險,還要看接下來能不能安撫市場情緒和穩住投資者信心。周四的議息會議,將成為市場檢驗美聯儲應對能力的重要時間窗口。
美聯儲下一步怎麼走?內地經濟學家郭凱和楊悅珉有很到位的分析。他們認為從短期來看,美國的核心通脹黏性較強,如果為了穩定金融市場而被迫轉向寬鬆放水,通脹預期會被再次推高,這不僅意味着更高的治理通脹成本,而且也會讓美聯儲的政策聲譽再次受損。長期來看,地緣政治衝突背景下的逆全球化挑戰,還將繼續支撐高通脹。此外,美聯儲救助金融機構還存在着道德風險,以及美國正面臨債務上限、國債融資成本上升等階段性問題。
從務實的角度來看,美聯儲最有可能做的,是表面上偽裝成一個鷹派,而實際上卻做一些鴿派的事:繼續發出堅定達到2%通脹目標的信號,但實際上追求一個更高的通脹率,然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公眾接受這一更高且更穩定的通脹率之後,再宣布調高通脹目標。是否如此,很快會有結果。
恒指弱勢持續
如果聯儲假鷹實鴿,對市場是好事。過去二周港股壞消息不斷,較正面的事情,是北水已持續9個交易日淨流入,涉及的金額近295億港元,而從3月以來已錄得400億左右的淨流入,顯示大市在19000至20000點的支持力漸強。另一個跡象是市場最強勢的中資電訊股,近日也由高位回落,技術走勢上,仍受制於19800點左右的牛熊分界線。在未回穩前,料港股弱勢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