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飲食業職工總會昨日為海皇工友舉行的諮詢大會,協助工友進行申索及跟進詳情,大批員工出席。右圖:諮詢大會上,有海皇員工質疑公司轉移資產,結業前一星期收到通知工場停止生產,懷疑資方早有結業打算。
【大公報訊】記者劉碩源報道:海皇粥店本周三突然宣布全線結業後,勞工處至今收到近100名員工求助,涉及追討欠薪與解僱補償等共約1500萬元。工會昨日就事件為員工舉行諮詢大會,有員工指公司疑轉移資產,結業前一星期收到通知工場停止生產,懷疑資方早有結業打算。有員工退休兩個月,迄今仍未收到長服金等款項,擔憂無力支付丈夫的手術費。海皇粥店兩名創辦人昨晚發表聲明,稱已動用逾3000萬元私人資金填補公司虧損,更連唯一居住的物業都已賤賣,但無力回天,其他股東紛紛退股,所以決定清盤,並已於昨日聯絡勞工處,提供所需文件及一切細節。
勞工處接逾百員工求助
飲食業職工總會昨日為海皇工友舉行的諮詢大會上,多名員工對無預兆結業感到憤怒。在海皇粥店工作三年的邱小姐是火炭工場生產副主管,被拖欠4月份薪金、強積金供款、假期等共約10萬元。她說工場由去年八、九月開始拖欠工資與強積金,以及拖欠貨款,結業前一星期收到通知要求工場停止生產,員工多次詢問是否結業,但沒獲正面回應。她哽咽道,疫情期間公司八折出糧,員工共渡時艱,哭訴「點解要咁樣對一班為生活賣力嘅人?」
梁女士自2001年起在海皇粥店工作,她說今年2月退休時,公司稱財赤,退休金不會一次性支付,最快8月才能拿到,她過去兩個月多次追討無果。現時公司突然結業,她擔心多年的辛苦白費,丈夫近月做心臟手術需10多萬元,而通過破欠基金索償或長達半年,她說「十分彷徨」。
外勞可暫住宿舍至月中
工會收到海皇粥店約20名外勞求助,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昨日向《大公報》表示,經與外勞宿舍業主溝通後,對方讓外勞繼續居住至本月中。香港住宿貴,外勞被解僱後不能直接於本地求職,追討欠薪成本高昂,預料大部分人會返鄉。
積金局稱,截至5月8日,海皇仍未為約130名員工繳交去年12月、今年1至3月的強積金供款等約共57萬元。積金局已入稟區域法院向海皇提出民事申索,如海皇最終清盤,積金局會代表員工向清盤人提出債權證明,將獲分派款項存入員工強積金賬戶。
創辦人:已動用3000萬私人資金
對於被指是無良僱主,海皇粥店兩名創辦人蕭楚基、蔡汪浩昨晚在該公司社交專頁發出全文逾千字的聲明,指疫後消費及飲食模式改變,粥品需求持續下滑,收入虧損問題無法改善。聲明指,「我們兩個七旬老翁從未放棄找辦法去集資」,已用超過3000萬元私人資金填補公司虧損,並說連唯一的居住物業都已被賤賣,本想繼續借貸融資,但其他股東紛紛退股。聲明並回應分店租金爭議,指灣仔分店加租28.6%,月租由21萬增至27萬元,但基於當時對疫後經濟復甦預判,以及體諒業主疫情期間的通融,因此當時才同意加租。
勞工處表示,已聯絡海皇粥店管理層及有關清盤人,要求僱主向僱員支付欠薪及解僱補償,並盡快向勞工處提供僱員的僱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