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竹門日語/可憐的「大胃王」\簡嘉明

時間:2023-03-23 04:25:38來源:大公报

  筆者曾於本欄寫過對「大胃王」的看法,認為挑戰極限式的飲食比賽異常殘酷,盡顯人性醜惡。為了宣傳或噱頭,世界各地有形形色色的競飲競食比賽,更衍生出一群銳意鑽研致勝之道的參加者。這班人刻苦地自我訓練,務求提高進食速度,甚至日以繼夜大量進食將胃部撐大,為求勝利與獎金。

  以玩命為職業的人,絕大部分都有難言之隱,了解越多越深,對「大胃王」這類人更覺可憐可憫,對「大胃王比賽」則更覺可恨。為什麼突然要舊題再寫?因為剛從網絡看到消息,日本著名女「大胃王」菅原初代本月因腸癌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我沒看過菅原初代參與比賽的片段,但瀏覽關於日本競食比賽的資料時,卻對這名瘦削卻有異常「食力」的女士留下深刻印象。她四十歲後才出道,於二○○七年日本岩手縣的「一口蕎麥麵」賽事中,以十五分鐘吞下三百四十碗麵的成績勝出。成名後,她陸續參加不同賽事與電視綜藝節目錄影,最高紀錄是十分鐘內吃了三百九十九碗蕎麥麵。為了增加實力,菅原初代的日常練習就是揣摩怎樣提升吞下食物的速度。當吃東西不再為果腹,而是要重量不重質地將胃容量撐大,簡直等於分分秒秒加速消耗壽命,而她背後的原因無非為獨力撫養患了多動障礙綜合症的兒子,所以即使曾退出江湖也無奈要高齡復出,繼續暴吃。

  菅原初代有不少支持者,因為她是敬業的「大胃王」,為了家人全力以赴的精神令人敬佩。她曾開過一家麵包店,不少街坊和「粉絲」也慕名光顧,可惜卻不能在人生的苦海中將她拯救出來。這位充滿母愛與毅力的「大胃王」,其悲劇的人生,究竟是誰的責任?是鼓吹競食風氣的商人、愛看別人自虐的觀眾,還是不顧安危的比賽選手?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梳理不易;只能說,原來我們可以無顧慮地選擇吃的分量,已是人生的福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