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集思廣益/航運業倡七大方向 推動綠色智能轉型

時間:2024-11-19 05:01:43來源:大公报

  圖:航運業提出行業轉型的七大方向

  隨着全球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加深,航運業近年積極向高增值航運服務業拓展,並積極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在昨日舉辦的2024世界航商大會主論壇上,多位來自全球航運及相關產業的領袖從七方面為航運智能化、綠色化提供建議,包括拓展航運保險、推動智能船舶技術應用、引入市場激勵機制、優化船舶運力結構等,並認為通過技術創新與深化合作,香港將從綠色航運的發展中受益。\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

  中糧集團董事長呂軍指出,海洋運輸承載着全球90%的貿易,是暢通全球經濟運行的重要大動脈,更是全球糧食供應鏈的渠道。而由於受地緣衝突和氣候變化的持續影響,航運通道的穩定性和運輸效率亟需提升,對此他呼籲深化糧食運輸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運費定價模式,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此外,他亦建議,應加快發展航運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字航運、低碳航運和智慧航運,以推進該行業轉型升級。

  多位嘉賓認為技術創新成為應對挑戰的關鍵,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嚴新平指出,航運業的未來發展將緊密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展開。他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材料、新能源的結合,將催生未來航運業的新業態。他又提及,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MASS Code)不僅定義了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的功能分類,還明確了智能船舶的操作規範,將變革船舶運行模式。

  中國船東互保協會董事長許立榮認為,航運保險作為行業的「減震器」,亦需擁抱數字科技,透過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建高效便利的保險服務模式,提升國際服務能力。

  引入激勵機制 加速減碳

  面對能源結構轉型壓力,國際航運公會主席Emanuele Grimaldi強調,僅靠制定標準並不足以推動能源轉型和實現減碳,市場激勵機制的引入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副總經理任立新表示,應積極探索新能源合作開發模式,進一步加大在綠色技術、裝備、金融及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推動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穩步推進能源共享和綠色轉型。他續稱,建議深化科技交流,促進產學研合作,圍繞能源科技創新加大合作攻關、技術交流、成果分享和人才培養,共同為能源轉型發展注入動力。

  港發揮橋樑作用 開發新項目

  任立新又指,建議擴大產業投入,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進一步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橋樑作用,並探索綠色材料生產供應、新型船舶融資、船舶節能技術開發、航運碳排放交易等新項目,以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地位。

  在能源供應方面,中國石化副總經理呂亮功介紹,該公司與多家生物柴油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航運企業提供低碳能源。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俞進提到,公司未來將進一步依託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能源工廠的優勢,積極促進從油氣資源獲取為主導的單向貿易轉向資源市場共享的雙向貿易,通過向全球提供包括成品油與化工品在內的能源綜合產品,加快促進新興市場國家的能源經貿關係實現新平衡。他續指,未來能源企業將持續關注東南亞、拉美、北美及非洲等市場,認為或將成為全球物流鏈條的新試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