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要闻推荐 > 正文

「破圈」了!這樣的偶像你愛了嗎?

時間:2021-08-08 20:56:17來源:新華社

  東京奧運會行將閉幕。在這屆奧運會舉行期間,許多人或早或晚發現了各自的「愛豆」。

  人們被奧運健兒成功「圈粉」,其核心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的認同,以及對力量、速度、信念、熱血的尊崇。可以說,運動之美、肌肉之美、力量之美、線條之美、健康之美、多元之美正在塑造並引領新的審美潮流。

  那麼,在整治反思「飯圈」等不良粉絲文化的今天,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偶像?顯然,運動員就是極佳的追星選項,他們有為夢想而拼盡全力的老將,有自信從容、勇創紀錄的新人。這屆奧運會,中國新一代體育偶像因為有型、有料、有趣,正呼之欲出,紛紛「破圈」「出圈」。

7月31日,呂小軍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這樣的偶像首先要有型。看一看賽場上的運動員,37歲的呂小軍、14歲的全紅嬋奉獻出「教科書式的動作」,遊泳運動員張雨霏、汪順等修長健碩的身材,堪稱一場視覺盛宴。長期運動的他們有先天優勢,個個意氣風發、活力四射,非常上鏡,自然而然地迸發出健康向上的精氣神,有成為偶像的良好基礎。

  這樣的偶像需要有料。在日本常見「有料」兩個字,意思是「需要收費」,意味着某種服務或物品有價值。料又可拆分為「米」和「斗」,積「米」成「斗」即為料,「有料」勝於「無料」。我們平常也常說「這人有料」,意指這個人「肚子裏有貨」,要麼有內涵、有知識、有思想,要麼有見識、有故事,能給人啟發、點撥。

  提到一位運動員「有料」,這種「料」看似不可觸摸,但無形而有價,比如,長期堅持、頑強拼搏就是很多人缺乏的「料」,有鮮明立場、有積極的價值觀更是可貴的「料」。比如奧運百米決賽中國第一人蘇炳添,即將年滿32歲仍奮戰在賽場,其中的熱愛與自我精進可想而知;如「新蝶後」張雨霏勇敢回應外媒關於反興奮劑的提問,展示了中國新一代運動員敢於發聲的自信與底氣。

  8月1日,蘇炳添(右)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也有人還認為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誰能否認,全社會正在逐步更加重視體育教育,眼下的暑假裏,一個運動項目都沒參與的孩子少之又少,「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再比如,不少運動員是在讀碩士、博士,且專業不局限於體育相關專業,比如首金得主楊倩就讀於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朱婷則是北師大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汪順、李冰潔、孫穎莎等是上海交大經管學院學生。「中國飛人」蘇炳添是大學副教授,還發表過中國男子100米短跑的研究論文,個個都有不少料。

7月24日,楊倩在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頒獎儀式上「比心」。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樣的偶像也要有趣。何為有趣?像隔壁大哥、鄰家小妹那樣鮮活如你我的人最有趣!比如有人愛油燜大蝦,有人喜歡醋熘白菜、辣條。有的運動員愛美容、睡懶覺、還是小吃貨,也讓網友感到和奧運健兒「有了共同點」,這些都趣味滿滿。

8月5日,中國隊選手孫穎莎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本屆奧運會許多運動員是「95後」甚至是「00後」,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熟悉互聯網,敢於表達自我、善於溝通,大大方方地使用社交媒體分享生活、展示自己、與粉絲互動。而且這些運動員四處參賽,與國外選手過招交流,行萬裏路之後的眼界不會低。

  說白了,為什麼古時有孟母三遷,有朱赤墨黑,有近君子遠小人。某種程度上,追星就是一種自我賦值,是入芝蘭之室、還是入鮑魚之肆,追什麼樣的星就表明了你有什麼樣的品味,是另一種形式的身份體現、價值追求。

  有型、有料、有趣,這些運動員是當下多元、真實、立體的中國人的寫照,希望從這屆奧運會開始,大眾能夠認識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正確的明星觀、體育觀、成敗觀逐漸得到大眾認可,激勵人們熱愛生活、不斷突破自我。(新華社記者 吳書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