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樓院村位於河南省新密市西北部的伏羲山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7月18日開始,連續4天的特大暴雨天氣在伏羲山區形成山洪,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道路塌方、堤堰坍塌、農田河道衝毀等自然災害,水電、通訊、交通一度中斷,樓院村由於地勢低窪,成為伏羲山區內12個行政村受災最嚴重的村落之一。
天公不作美的時候,人就要加倍努力。面對天災,樓院村在伏羲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正確領導和新密市委組織部駐樓院村扶貧工作隊、鄭州市醫保局駐樓院村美麗鄉村精品村工作專班的鼎力幫助下,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採取有力措施,有效應對災情。
災難面前,有一種責任叫擔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新密市委組織部駐樓院村第一書記郭三剛第一時間冒雨帶領駐村工作隊步行近兩個小時來到村裡,召集包村領導、包村幹部、鄭州市醫保局駐樓院村美麗鄉村精品村工作專班和村「兩委」成員奔赴洪水一線,分析研判汛情,果斷採取措施,奮起抗災,努力自救,明確排查房屋險情與轉移危險群眾兩大重點任務,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搶險自救,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危難時刻,有一種信念叫堅守。自災情發生以來,第一書記郭三剛始終守在一線,衝在一線,干在一線,連續十余日與受災群眾同吃住同勞動,不怕苦累,不顧危險,實地排查村民房屋300餘戶,組織轉移安置和疏散群眾及遊客700餘人。為了讓無家可歸的受災群眾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安置場所,他果斷提議開放本村遊客服務中心,解決了百余名群眾的住宿問題;為了讓他們能吃上一口熱飯,他與村「兩委」一起,組織村內黨員設立臨時公共食堂,解決了300餘名群眾在斷水斷電情況下的就餐問題;為了有序推進救災及重建工作,他推動建立了日工作例會,與全民積分制度有效結合,大大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每晚7點召開工作例會,總結匯總全天的工作,研判分析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安排部署第二天需要完成的任務。
真正體現了「用制度管人、用積分說話」的「小積分大治理」的鄉村治理模式,帶動群眾積極投身抗汛救災、災後重建、疫情防控、文明新風弘揚等活動。
緊要關頭,有一種大愛叫支援。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新密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羅超紅帶領部機關40餘名黨員幹部。和樓院村黨員幹部一道,在樓院村救災安置點開展了不同尋常的「黨旗所指黨員所向,與民同心重建家鄉」聯合黨日活動,為樓院村的災後重建工作凝聚了人心、鼓舞了鬥志、貢獻了力量。他們在炎炎烈日下清淤泥、裝袋子、搬石塊、運物資、拉大樹、消隱患,汗水濕透衣背也不停歇。
這種沒有年齡、性別和職業的差別,隻有捨生忘死的救援、俠肝義膽的相助和潤物無聲的接濟;這種樸素的共情、偉大的傳承是讓我們共同守護美麗家園,真正體現了「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新密市委組織部與伏羲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樓院村攜手同行,共建美麗家園只是其中一個縮影。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有黨的正確領導,有上級政府的支持,有駐村工作隊的幫助,有樓院村自身的努力,相信樓院村通過這次災後重建,一定會重現往日美麗鄉村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