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民進黨賴清德當局一系列煽動仇視大陸、嚴管兩岸交流的行徑令美國智庫圈相當不安。美國《外交政策》季刊網站本月初刊登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兩位資深研究員的文章,題為《特朗普應該約束台灣》。文章呼籲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台當局領導人賴清德近期的言行應採取更具約束力的立場,以降低台海緊張情勢,避免賴清德誤以為美國的沉默等同默許,進而把美國捲入一場可能災難性的戰爭。文章還指出,台北不該高估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在關鍵時刻會為台灣採取行動的可能性。這篇文章對台當局可謂是當頭棒喝。當賴清德和民進黨做着「倚美謀獨」大夢的時候,華府智庫圈這兩位學者的觀點具有清晰的警醒作用。
美國這些年持續在經貿、科技領域打壓中國大陸發展,企圖以此保住「世界一哥」的霸權地位。在「全面遏華」的策略下,美國大大提升了台灣在對華戰略中的地位,通過加大力度打「台灣牌」牽制中方,分散中方發展的精力。民進黨執政這九年,「台美關係」確實是熱絡了不少,尤其在官員互訪的層級、軍事勾連等方面都有所謂「突破」,讓民進黨當局覺得「台美關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認為台灣可倚仗美國的力量謀求「台獨」。
被稱為「台獨金孫」的賴清德自去年5月上台後,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阻撓兩岸交流,尤其在「法理台獨」方面動作不少。他在就職當天就公然叫囂「兩岸互不隸屬」。這顯然就是赤裸裸的「兩國論」。島內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因具有大陸配偶(陸配)的身份,遭民進黨當局指控有「雙重國籍」,違反島內「國籍法」,在去年12月被解除議員公職。這已然是把大陸民眾視為「外國人」,而賴當局撤銷史雪燕的職務,可謂是在制度層面實施「法理台獨」。今年3月,賴清德宣揚「大陸是敵對勢力」,還炮製「17項策略」全面限縮兩岸交流,連兩岸合辦徵文比賽也被認為「違法」。種種跡象表明,賴當局企圖令兩岸重回半個世紀前「老死不相往來」的隔絕狀態。倘若真的到了這種連兩岸民間也不往來、不溝通、不接觸的地步,則兩岸容易產生誤判,大大增加了爆發軍事衝突的機率。
當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拋出「一邊一國」的「台獨」論調,導致兩岸關係緊張,被美方批評是「麻煩製造者」。數年前島內「獨派」試圖舉行「台獨公投」,將觸及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美方當時立即叫停,明確指出美方長期的政策是不支持「台獨」。如今賴清德在「台獨」的死路上跑得比陳水扁、蔡英文還快,美方又要開始念「緊箍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