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型生物塑料使用後可通過水處理循環再生,不需要特殊的地點要求,適用於粵港澳大灣區。\受訪者提供
【大公報訊】記者張帥報道:在把小龍蝦作為重點產業的湖北,2023年的養殖產量達到124.27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四成。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鄧紅兵指出,以往小龍蝦殼的廢物利用做得不夠,甚至會產生污染問題。新材料將小龍蝦殼等廢棄物變廢為寶,製作成淨水器濾芯效果非常好,不光是微塑料,對重金屬也有很好的過濾效果,已有多家企業上門接洽合作。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趙澤對大公報也表示,新材料還對藥物、內分泌干擾物、油類等疏水性污染物展現出良好的吸附兼容性,具備在水體淨化、工業廢水處理、環境修復等方面廣泛應用潛力。
作為濱海城市,香港面臨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嚴峻挑戰,有研究發現,香港地表水和沉積物中含有大量微塑料。
「香港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近年積極開展微塑料去除和降解技術研究,以減少微塑料對環境的危害。比如,香港理工大學的蔡松霖博士和方家熙博士團隊創新性地利用細菌生物膜聚集並去除水體中的微塑料,香港城市大學安瓊真教授牽頭開發了微納米氣泡輔助氣浮技術等。」趙澤表示,目前,香港與內地高校在研究上各有側重與優勢,未來期冀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微塑料清理從實驗室研究到實際應用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