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將於7月20日至8月5日在烏魯木齊舉行,並在昌吉市和吐魯番市設有分會場。本屆舞蹈節邀請了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優秀藝術團體參加,還有多個國內優秀藝術團體獻上精彩演出。不僅有曾在春晚上驚艷無數人的《只此青綠》,還有中央芭蕾舞團的經典舞劇。其中,疆內有4場參演劇目,《張騫》《五星出東方》《崑崙之約》《老兵故事》將再次與觀眾見面。
1.中央芭蕾舞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中央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成立於1959年12月。演職人員均由專業院校培養的一流藝術人才彙集而成。中外保留劇目200餘部,有些劇目前已被列為中國藝術經典和國際文化品牌。
這是一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海南島的故事。舞劇描述了丫鬟瓊花從惡霸南霸天的統治下逃脫的過程,她在紅軍黨代表洪常青和戰友的幫助下,經歷了艱苦的戰鬥考驗,逐漸成長為堅定的革命戰士。在戰鬥中,她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解放了椰林寨,擊敗了南霸天。瓊花的轉變是一幅壯美的畫卷,描繪了她從一名鄉下丫鬟到革命戰士嶄露頭角的過程,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婦女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中央芭蕾舞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2.中央芭蕾舞团 古典芭蕾舞剧《芭蕾精品荟萃》
中央芭蕾舞团精心打造的《芭蕾精品荟萃》由多个经典的芭蕾剧目选段和现代芭蕾作品组成,包括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第三幕选段,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吉赛尔》选段,交响芭蕾《黄河》等,从浪漫主义芭蕾作品贯穿到现代主义芭蕾作品,让观众徜徉在芭蕾的天空,让观众们「在新疆,看世界经典」,领略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芭蕾艺术盛宴。
中央芭蕾舞團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3.中國歌劇舞劇院 舞劇《秀水泱泱》
中國歌劇舞劇院是我國規模最大、門類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級藝術劇院。劇院承載着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傳承,孕育了《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傷逝》《寶蓮燈》《銅雀伎》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本劇講述了王會悟少年時深受新文化影響,抵禦舊俗桎梏。命運交錯,王會悟結識了陳獨秀、高君曼等革命人士,成為李達的革命伴侶和工作助手。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之時,王會悟負責會務工作,會議期間她勇敢機智應對困難。劃時代盛會,紅船沐浴重託,民族之希冀,將破波騰浪,航向未來之曙光。
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秀水泱泱》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4.中國東方演藝集團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裏江山圖》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是國家級演藝文化集團的瑰寶,他們是新中國最傑出的藝術團體之一,創造了我國音樂舞蹈藝術的巔峰成就。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裏江山圖》以詩劇形式呈現,通過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等篇章,引領觀眾進入中國傳統美學的神奇世界。故事以現代故宮研究院展卷人的視角展開,他與千年前少年畫家王希孟的心靈相通,揭示《千裏江山圖》背後的偶然與必然,連接了國寶文物與現代人的情感。這部舞蹈詩劇將呈現層次豐富的藝術境界,勾勒出美輪美奐的畫面,舞台上展現出明月照耀下的對視,故宮博物院的工作者與古代工匠們共同交織成一幅人文畫卷。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裏江山圖》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5.上海歌舞團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上海歌舞團成立於1979年,建團四十余年來,上海歌舞團積累了眾多藝術精品:包括舞蹈劇《金舞銀飾》《野斑馬》《霸王別姬》《花木蘭》等,以及舞集和專場作品。
本劇講述了李俠與蘭芬假扮夫妻12年的潛伏生涯。每一天,行走在刀鋒,秘密傳遞情報。解放前夕,李俠身邊無形的敵人步步逼近,無數戰友消失在疾風驟雨,一路患難走來的李俠夫婦,面臨著生死抉擇。李俠坦然發送最後一份情報,笑對犧牲。李俠,以李白等地下工作者烈士為原型,他們隱姓埋名,以生命丈量光明的歷程。
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6.中國煤礦文工團 原創舞劇《紅翡綠翠》
中國煤礦文工團成立於1947年東北解放區,是國家級藝術院團中歷史最悠久的單位之一。
舞劇《紅翡綠翠》以翡翠為隱喻,講述了平凡人生中的愛情故事。劇中男主人公段翡和女主人公寸小玉在面對家族衰敗和家長反對的壓力下,堅守對藝術的熱愛和彼此的深情。他們經歷了許多困難和考驗,包括離鄉背井、抵禦誘惑和風雨的考驗。然而,他們的愛情像翡翠一樣純潔而美好,不追求物質的財富,而是通過對普通原石的雕琢,演繹出他們平凡而有意義的人生故事。
中國煤礦文工團原創舞劇《紅翡綠翠》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7.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 「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成立於1987年,是中國舞蹈表演和創作的精英之團,中國唯一的舞蹈教育高等學府,被譽為「舞蹈家搖籃」。
演出由「經典劇目」及「新創作品」兩部分組成,「經典劇目」集納了北京舞蹈學院建校以來優中選優的多部經典舞蹈名作,激活中國舞蹈的永恆記憶;演出包含二十余個獨立的舞蹈作品,包括被古典舞藝考生奉為「教科書級範本」的《點絳唇》《扇舞丹青》《相和歌》,「荷花獎」金獎作品《老伴》《萋萋長亭》,「桃李杯」金獎作品《扇骨》,全國舞蹈比賽金獎作品《風吟》《胭脂扣》等十余部優秀佳作,讓觀眾在90分鐘時間裏穿越古今,重溫中國舞蹈不同時期的巔峰巨作。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8.廣州歌舞劇院 大型民族舞劇《醒·獅》
廣州歌舞劇院前身為廣州歌舞團,成立於1965年,被譽為「羊城的一束鮮花」。以「劇目立團、人才建團、市場興團」為理念,創作了舞劇《醒·獅》《星海·黃河》等代表作品。
南粵民風淳厚,醒獅傳統悠久。阿醒和龍少為奪取三元裏村獅王展開激烈競爭。大賽前夕,阿醒在茶樓與龍少交手並獲勝,引發情感糾葛。然而,家族榮光、個人恩怨都被戰火所淹沒。面對侵略者,醒龍二人團結一心,與鄉親們共同抵抗敵人。舞劇《醒·獅》以南獅和南粵非遺項目為創作元素,充分展現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廣州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9.江蘇大劇院 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
江蘇大劇院是一座集演出經營、劇目製作、藝術交流、藝術普及教育、會議功能、電影欣賞、美術展覽、專業錄音、藝術攝影等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先後製作了《青衣》《卡門》《木蘭》《紅樓夢》等一繫列優秀原創劇目。
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為主線,尊重原著的同時註入現代審美和意義。舞劇藉鑒明清古畫美學,展現端莊古雅的舞蹈群像。古典符號和中國特色元素被巧妙運用,致敬中華傳統文化並以年輕視角重新演繹經典。劇本採用章回體小說結構,《入府》《幻境》《含酸》《省親》《遊園》《葬花》《元宵》《丟玉》《衝喜》《團圓》《花葬》《歸彼大荒》,十二章節各有題名。
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0.遼寧芭蕾舞團 「史詩性交響芭蕾舞劇」《斯巴達克》
遼寧芭蕾舞團成立於1980年,是中國著名的芭蕾舞團之一。在引進排演世界古典芭蕾作品的同時,致力於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藝術作品。
《斯巴達克》是由俄羅斯芭蕾泰鬥尤裏·格裏戈羅維奇先生創作的「史詩性交響芭蕾」,舞劇描寫了公元前1世紀奴隸斯巴達克與女奴弗裏吉婭相愛的故事。為找回自由,斯巴達克與不忍相互廝殺的角鬥士們揭竿起義。羅馬帝國設下陷阱,斯巴達克在戰鬥中被俘,最終死在武士的長矛下。絕望的弗裏吉婭來到斯巴達克戰死的荒野上,緬懷自己的愛人。
遼寧芭蕾舞團「史詩性交響芭蕾舞劇」《斯巴達克》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1.黎星工作室XHelloDance 舞蹈劇場《火車站》
青年舞蹈藝術家黎星於2018年成立「黎星工作室」,主動嘗試接觸與世界多位不同門類的藝術家進行跨界合作,塑造具有當下時代概念審美的劇場空間,同時也為中國更多的年輕舞者創造更加多元化的舞台。
無畏的人隨遇而安,所到之處皆是故鄉。火車站,彷彿只有站名屬於這座城市。它像是一塊飛地,被一條條不知去向的鐵軌綁在地面,接納着無數的旅客,沿着一條條軌道去往無盡的遠方。人間的所有現狀,在火車站中都有其縮圖。車輪的轟鳴聲裏藏着你以前從未聽到過的腳步聲,在火車站這一空間交集起舞,共赴一場超越身體與時間的奇幻之旅。
黎星工作室XHelloDance舞蹈劇場《火車站》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2.青海省演藝集團 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
青海省演藝集團成立於2012年,下設六個表演團體,包括民族歌舞團、平弦劇團、京劇團、雜技團、花兒藝術團和樂團。
這是一個發生在中國「母親河」源頭的故事。一個來自沿海地區的遊客,在探訪河源文明的旅途中結識了當地巡山隊長扎西和他的夥伴們,還有他美麗的女兒卓瑪。在這裏,「我」看見了記載中國最早舞蹈的彩陶,看見了清晨背星辰水的少女,尋訪了「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河源,還有那些常年在這裏守望着聖山、聖水、聖樂,質樸善良勇敢的人民。
青海省演藝集團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3.香港舞蹈團 舞蹈《凝》
香港舞蹈團成立於1981年,致力於推廣具有當代藝術創意和香港特色的中國舞蹈,已經演出超過200個備受觀眾喜愛和評論界讚賞的作品。
《凝》回歸最原始的身體探索,是一個跨越中國舞蹈和武術的舞台表演作品。作品突破傳統肢體運動模式,以純凈狀態開啟武術之門。舞者學習與探索武術,重構舞蹈與武術元素,展現當代思維。《凝》捕捉舞者在舞蹈與武術之間的忘我狀態,展示形神極致之美。動作別具一格,時而蒼勁,時而婉約,呈現豐富質感。舞者以獨特的身法、步法和手法,創造出藝術的舞動。以歸零、吸取、轉化為方式,舞蹈創作和身體帶來新的思考與突破。《凝》是舞蹈與武術的奇妙交融,帶給觀眾視覺和靈魂的雙重享受。
香港舞蹈團舞蹈《凝》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4.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 舞蹈詩劇《老兵故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成立於1954年,劇團始終聚焦兵團職責使命,以文化戍邊為己任,創作源於生活、緊跟時代,反映兵團發展和當代生活。
《老兵故事》通過鮮活感人的故事,展現了兵團人的忠誠與奉獻精神。舞蹈中融入了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謳歌了他們熱愛祖國、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舞蹈詩劇以詩意的語言敘述,以詩性的舞蹈和浪漫情節勾勒每個感人的故事。通過生動展現兵團老兵真實的情感和崇高精神,描繪了他們在兵團軍墾中的堅守和奉獻。作品展現了兵團人獨守堅韌、具有剛毅人格的家國情懷,呈現出兵團人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舞蹈詩劇《老兵故事》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5.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 舞劇《張騫》
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原新疆歌舞團)成立於1949年,由多個民族組成,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優秀藝術表演團體。先後有二百多部作品在國際、國內重大文化藝術活動中獲獎。
舞劇《張騫》以舞蹈之美展現文化之美,突出內容表達的意境美、藝術呈現的形式美。舞劇以漫漫黃沙和西域路線圖為背景拉開序幕,將觀眾帶入歷史時空。劇中,張騫在茫茫大漠、高山峻嶺中苦苦跋涉。「行走」,貫穿全劇始終。鐘磬奏響、戰鼓擂動、蕭起笛鳴、塤聲悠遠,漢代宮廷音樂和西域民間音樂融合而成的大氣磅礴的音樂,始終伴隨張騫的西行徵途,為舞蹈表現增加藝術張力。
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舞劇《張騫》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6.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 舞劇《五星出東方》
新玉歌舞團成立於1957年,1965年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取「清新美玉」之意為其命名,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國內院團之一。
大漠深處,漢朝戍邊將領奉和北人首領之子建特遭遇沙暴,被僧人救入精絕古城,並與精絕首領之女春君相識結緣。友愛讓他們守望相助,熱血讓他們生死與共。奉貼身佩戴的織錦護臂寄託了最深沉的家國情懷,見證了中原與西域人民的深情厚誼。一如風沙在歷史長河中匯聚成廣袤無垠的大漠,各族人民結成共同體,仰望五星閃耀,心向東方。大漠無聲,時光流轉,考古隊員展開五星紅旗留下合影,感受着這片土地的安寧美好。
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舞劇《五星出東方》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7.烏魯木齊市文化和旅遊局 大型實景音樂劇《崑崙之約》
《崑崙之約》大型實景音樂劇,該劇以《山海經》《穆天子傳》《竹書紀年》等典籍記載為藍本,講述周天子西巡天下,歷經磨難,最終實現與西王母崑崙之約的故事。該劇以「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主題,演繹了炎黃子孫相濡以沫、攜手奮進的壯麗詩篇。舞台利用先進的技術打造多媒體視覺陣列,展現西周時期的服飾、音樂、舞蹈,通過演員和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呈現壯麗的場景。
烏魯木齊市文化和旅遊局大型實景音樂劇《崑崙之約》劇照。新疆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資料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