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第十七屆文華獎終評劇目展演啟動,大型歷史題材舞劇《張騫》亮相線上展演。
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創作,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創演的舞劇《張騫》,以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為藍本,展現了中華民族堅毅、忠貞、真摯、信義的優秀品格和堅定信念,通過《授節》《守節》《傳節》《使節》四幕演繹了張騫「鑿空之旅」,展現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場景,謳歌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
《張騫》演出現場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這部劇創排歷時4年多,今年4月22日面向社會公演。該劇以百轉千回的情節,精妙飛揚的舞蹈,高端多元的舞美,氣勢恢宏的音樂,收穫了觀眾的認可。
展演啟動後,上萬網民在線觀看了《張騫》並點讚留言。網民評價:「高科技異形舞台營造出了絲綢之路上多變的景觀,把沙漠戈壁、雪山綠洲都放到了畫面中,手法超群。」「舞蹈表演精湛,演員情感飽滿,散發著張力直抵人心。」「《張騫》讓我看到了歌舞之鄉新疆出色的舞台劇創演能力和創新精神。」「舞美設計用心有心,中原禮儀、龜茲樂舞、綠洲風貌……這些都展示了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漢代西域各城邦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我們要把《張騫》打造成長期的、形成品牌價值的駐場演出,所以整部舞蹈都是以精品為底線設計的,每個場景每個演員的動作都要更『嚴苛』。」該劇執行導演、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副團長加蘇爾·吐爾遜說,《張騫》融合了現代舞、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等多元形式,又使用了獨舞、雙人舞、群舞表現,整個創演過程讓舞蹈演員個人業務素養和表演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張騫》能夠進入文華獎終評,是對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創新意識的鼓勵,對創演能力的認可,是激勵我們在用文藝精品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道路上,越走越開闊的強大助力。」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黨委書記黃適遠說。
《張騫》演出現場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同樣進入第十七屆文華獎終評的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創排的豫劇《解憂公主》,隨後它也將亮相線上展演。
文華獎是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設立於1991年,一年一屆,1998年起改為2年一屆,2004年改為3年一屆,與中國藝術節獎兩獎合一,在藝術節上評選。
此前由新疆創作的音畫舞台劇《美好家園》、豫劇《天山人家》、雜技劇《你好,阿凡提》、舞劇《大漠女兒》、雜技《高空達瓦孜》等都獲得過文華獎。(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報道)
資料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