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評選出20名「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他們中,有基層文物安全管理者,有基層文物行政執法人員,有常年堅守一線的看護員,也有打擊文物違法犯罪、防範文物安全風險的文物安全衛士。雖然工作和崗位不同,但他們滿懷熱情,恪盡職守,甘於奉獻,成為文物保護的重量力量。
把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守護好
「古龜茲是佛教文化傳入中國的首站,克孜爾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把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守護好,傳承到下一代,這是非常有意義、非常值得做的事情。」自治區克孜爾石窟研究所保衛科科長賈中先說。
賈中先利用電腦監控文物保護情況。圖片由本人提供
為了確保石窟安全,賈中先每天帶領着全單位的安保人員在單位各個角落巡視監督,制止各類違法行為。每當逢年過節或寒暑假,他堅持24小時在崗,連續10年春節堅守在石窟保護一線。
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據統計,新疆共有不可移動文物9542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地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20處。
「帶着感情守護好身邊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責無旁貸。」提起尉犁縣的文物,該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幹部吾甫爾·庫爾班如數家珍。26年來,他跑遍了全縣鄉村,按時收集了當地博物館所需要的文物。2009年11月,參加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他走遍了全縣範圍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他參加克亞克庫都克烽燧考古挖掘工作,該遺址成功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為了守護文物安全,我區文物保護工作者們,牢記工作職責,踏實工作,湧現出大批先進個人,譜寫了許多平凡又感人的事跡。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幹部那音塔先後參與和靜縣莫呼爾查汗水庫施工區的古墓葬搶救性挖掘、且末縣考古發掘,獨立完成7座墓葬的發掘、清理、繪圖等工作;吉木薩爾縣北庭學研究院文物保護主任胡濤11年來致力於北庭故城遺址文物安全工作,先後參與北庭故城考古發掘10000餘平方米;瑪納斯縣博物館工作人員馬宏傑本着「安全生產,重於泰山」的原則和兢兢業業的態度,將野外文物安全巡查及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實做細……
「國寶衛士」織密防護網
文物承載文明、傳承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貴遺產。打擊盜賣文物犯罪活動,是保護文物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區公安、消防救援、檢察部門等繫統人員和一線警務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國寶衛士」,在打擊文物違法犯罪,防範文物安全風險中,恪盡職守,為文物安全織密了防護網。
「文物是中華文化瑰寶,作為公安民警,保護文化遺產,打擊文物犯罪,是我們的責任,更是光榮。」烏魯木齊鐵路公安局哈密公安處吐哈站派出所副所長吳鴻基說。常年在一線工作,他練成一雙火眼金睛。在他的指揮和參與下,相關部門曾聯合成功偵破一起特大倒賣文物案,經鑒定,追繳的文物中,國家二級文物17件、三級文物230件。「這些文物絕大多數是從樓蘭古城遺址盜掘出來的,價值比較高。案件偵破後,當地有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徹底杜絕了文物販賣行為。」吳鴻基說。
為每幢文物古建築量身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開展實戰操法演練、加強日常檢查力度、有針對性地做好消防器材的配備……參加消防工作12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隊霍城縣大隊防火監督員阿伊肯·巴吾爾江,用以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的工作作風,築牢了古建築「安保牆」,所負責區域沒有發生過一起消防事故。
阿伊肯在伊犁將軍府開展培訓演練。圖片由本人提供
「霍城縣作為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很多古建築都是磚木結構,耐火等級比較低。新疆氣候乾燥,防火工作必須警鐘長鳴,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不留下任何一個隱患,確保古建築萬無一失。」阿伊肯說。
幾十年如一日堅守
從蘇巴什佛寺遺址到克孜爾石窟,從交河故城到克孜爾尕哈烽燧,從北庭故城遺址到到達勒特古城……常年堅守在一線的文物看護員們,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做一件事,就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守護中華民族根脈。
說起對達勒特古城的感情,今年43歲的遺址看護員趙勇說源於孩提時代父親的言傳身教。父親去世後,趙勇接過了看護古城遺址的重任,足跡踏遍古城的每個角落。除嚴防外人闖入,他還將日常巡查採集到察合台銅幣、陶瓷器、琉璃珠、水晶飾件等文物上交文物部門,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有為。
「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繪岩畫是阿勒泰的品牌,是人類滑雪起源地的象徵。我將繼續守護好、傳承好、發揚好阿勒泰的優秀文化。」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汗德尕特村村民張永軍,也是墩德布拉克彩繪岩畫看護員。他每個月至少有15天的巡護任務,夏天騎着馬,冬天踩着雪橇,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天黑才能回到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對歷史文化的熱愛,書寫着一名野外文物看護員的赤子之心。
「80後」乃斯塔洪·塔伊爾是喀什市汗諾依古城遺址看護員。20年來,無論沙塵如何肆虐,都阻擋不住他巡查的腳步。為了做好工作,他主動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參加業務培訓,認真做好巡查記錄,多次阻止以取土為藉口的文物破壞行為,築起了古城安全防護的堅強壁壘。
溫泉縣呼和讬哈種畜場鄂讬克賽河谷檢查站西南古墓群看護員單志政,巡視看護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每巡護一次需要一整天。為此,他經常天沒亮就要起床,帶着乾糧騎上摩讬車巡護。累了,就原地休息;餓了,便啃口乾糧。每周一次,風雨無阻,像守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着岩畫和墓葬群。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17年起,新疆每年安排2280萬元專項資金,建立950名野外文物看護員隊伍,負責巡查47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部分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確保野外文物安全。自治區文旅廳文物安全監督處處長張凌志說,下一步,新疆將持續開展尋找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活動,弘揚社會正能量,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資料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