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敦喬魯位於西部天山博爾塔拉河流域,意為「像馬群一樣的石頭」,得名於這裏眾多形狀像馬的巨石。清理房址3座,墓葬40餘。房址中F1最大,周緣為大石塊圍砌的雙重石牆,南部有向外突出的石砌門道,形制工整。房內部分四個區域,對稱分佈,顯示出了不同的功能分區意義。墓葬為石板墓,地面上用大石板圍成方形石圍,石圍內挖墓穴安置石棺埋葬死者。出土有陶器、石器、銅器小件和包金銅耳環等一批遺物。碳十四數據顯示,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的年代在夏晚商初,是新疆地區較早的青銅時代文化遺存。
專家點評:
阿敦喬魯遺址與墓葬共時性的確立,為探討阿敦喬魯考古學文化的內涵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研究新疆早期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具有關鍵作用,是一次新突破。遺址顯示出的自身特點以及與周邊廣大區域考古學文化的聯繫,對於探討史前時期新疆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入選時間:2012年
遺址與墓地所在的阿拉套山山前洪積扇,北高南地,高大的天山、低矮的丘陵與開闊的草場間次呈現,大型石板墓點綴其間,自然與人文和諧共處,美不勝收。
天山橫亘新疆東西,在阻隔交通的同時,早期居民利用天山峽谷的天然形勢,西走東行,帶去文化的交流與交融。考古發現,在東西天山均有這類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大型石構房址。
石板墓大且完整,顯示了其在西天山乃至中亞地區早期青銅時代同類遺存中非同尋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