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土新疆 紅紅火火
「我們的服務熱線名副其實,上班時間電話鈴聲基本沒停過,參觀預約已經排到了8月份。」5月19日,毛澤民故居管理部主任張輝告訴記者,每天疆內外參觀者絡繹不絕。
一件件革命文物,一處處紅色舊址,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
今年以來,新疆各大紅色景區景點運用好寶貴的紅色資源、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吸引了大量參觀者特別是青少年前來探尋歷史、緬懷先烈,紅色旅遊持續升溫。
紅色基因譜系耀眼奪目
在黨領導新疆各族人民不懈奮鬥的偉大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新疆解放、發展和建設,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英勇奮鬥、無私奉獻,孕育了極其寶貴的紅色歷史文化。
5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發布公告,確定塔克拉瑪幹·三五九旅文化旅遊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地標性建築。走進紀念館,一件件珍貴的展品、一幅幅老照片講述了三五九旅轉戰萬裏的赫赫戰功和屯墾戍邊的偉業。
「軍墾戰士在艱苦的環境中戰天鬥地,創造了人間奇跡,他們的壯舉深深地震撼了我。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發揚光榮傳統,建設好我們的美麗家園。」利用「五一」假期來參觀紀念館的溫宿縣佳木鎮蘭幹村村民萊麗古麗說。
5月5日,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黨支部全體黨員走進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該黨支部副書記許疆維說:「『天當房、地當床』是革命戰士艱苦創業的寫照。今天我們來到這裏緬懷革命先烈,他們的精神將激勵我們繼續前行。塔里木大學學子來自祖國各地,很多學子畢業後選擇留下建設新疆,正是這種精神的傳承。」
新疆的紅色資源豐富。今年4月,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向社會公布了新疆首批革命文物名錄。根據名錄,全區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8處,其中毛澤民烈士辦公室及宿舍舊址、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舊址等6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移動革命文物83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就有17件(套)。
創新元素提升紅色魅力
紅色景點場館展陳離不開歷史資料的支撐。近年來,我區各紅色景點場館在豐富展陳內容上下足功夫,並增加科技元素、提升參觀體驗,讓展陳內容更扎實、形式更靈動。
位於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內的烈士事跡陳列館,有550多幅圖片以及上百件實物,還有數千份圖片資料和300餘件烈士遺物,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艱苦歷程。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主任助理葛敏介紹:「陳列館通過場景復製、幻影成像、微縮景觀、半景畫、電子觸摸屏、手翻書等現代聲光電手段,復原和再現了當年共產黨人在新疆工作的場景,參觀者表示有很強的代入感。」
利用投影等技術實現對歷史場景一定程度的再現,或運用全息技術對紅色文物進行全景式呈現,成為我區不少紅色景點的選擇。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公眾服務部負責人田慧雯介紹:「紀念館正在往展陳數字化方向努力嘗試。人們除了看實物、聽講解,還可以觀看3D影片,從中感受歷史記憶。建成的智能影院可播放三五九旅歷史、紅軍長征歷史、解放軍進軍新疆歷史等不同主題宣傳片。」
除了融入智能元素,我區紅色景點做好加法提升遊客體驗。在可可托海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富蘊縣卓蘊旅遊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深入挖掘可可托海三號礦脈紅色文化精神,設計的可可托海礦工擺件等文創產品吸引不少參觀者購買。
此外,各紅色景點景區積極開發包括研學遊在內的多元業態,「紅色+文創」「紅色+演藝」等,紅色文旅產業為新疆的紅色文化增添無窮魅力。
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
為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精神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區文旅工作者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時代內涵,滿足人民群眾對紅色教育的需求,讓紅色資源成為最澎湃的動力,不斷凝聚起各族人民的磅礴之力。
庫車市林基路烈士紀念館是林基路烈士生前居住和辦公的場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各族幹部群眾來這裏參觀、祭掃,一堂堂黨課在這裏開講。
「從年初到5月初,4個多月時間裏,我們接待了400多場次有組織的參觀學習活動,自發的參觀者更是不計其數。」負責代管林基路烈士紀念館的龜茲博物館館長馬麗麗介紹,「講解員力爭每次講得生動親切,組織好參觀者舉行祭掃、升國旗、入黨入團等儀式和活動,發揮好激活紅色記憶、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紅色場館作用。」
歷史是由一段一段的航程連接而成。從伊寧市來烏魯木齊參觀毛澤民故居的老黨員、退休幹部馬福軍說:「我參觀這裏好幾次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以前工作遇到困難時,我會想起毛澤民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經歷,就會覺得當下這些困難不算什麼,一定能從勝利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