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登巷的鋼琴家》改編自真實經歷。1938年「水晶之夜」後,14歲的莉莎被迫離開維也納,獨自乘坐「兒童專列」前往倫敦。在戰火與離散中,她以音樂為鎧甲,用琴聲治愈傷痛,一步步走向夢想。
《威爾斯登巷的鋼琴家》中文版
「我為奧地利深厚的音樂傳統以及像莫娜女士這樣傑出的文化使者感到驕傲。」奧地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讚海迪曼女士在致辭中表示。生命樹圖書館主席張明舟先生認為,《威爾斯登巷的鋼琴家》是一個超越了時間、空間、種族、宗教、性別及年齡界限,值得各國兒童、青少年、家長和老師共同閱讀分享的故事。
奧地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讚海迪曼女士
作為《威爾斯登巷的鋼琴家》的出版方,圖書品牌「未讀」創始人韓志先生在致辭中表示,「這部作品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段被戰爭撕裂又被人性光輝重新縫合的生命史詩。」他提到書中那句「炸彈傷害不了我!我沒事,鋼琴也沒事!」,認為其展現了「絕境中因夢想而生的勇氣」。作為一名父親,他從中看到了最想傳遞給下一代的精神底色——真正的強大,是在經歷陰霾後依然能重拾勇氣、奏響希望的能力。
圖書品牌「未讀」創始人、CEO 韓志先生
韓志指出,從德彪西的《月光》到格裏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貫穿全書的十五首世界名曲不僅是情節線索,更是莉莎「在廢墟之上重建內心秩序的精神支柱」。
他強調,出版人的使命不止於知識傳播,更在於連接人類的精神世界。這本書展現的是一場跨越三代女性的溫暖傳承,「我們希望將這份精神傳承引入更廣闊的文化語境,讓那簇在戰爭陰霾中不滅的希望星火,溫潤每一顆嚮往勇氣的心靈。」
莫娜·戈拉貝克表演音樂獨幕劇現場
「未讀」已聯合郎朗藝術基金會、滿天星公益、廣東省麥田教育基金會、擔當者行動等機構,共同啟動了全國贈書計劃。《威爾斯登巷的鋼琴家》現已進入全國百馀所中小學校與公益閱讀空間。韓志先生表示,要「讓故事的力量,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長之路」。
莫娜女士向北京國際俱樂部生命樹國際圖書館現場捐贈《威爾斯登巷的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