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武漢合唱團深入僑心\周光蓁

時間:2021-05-19 18:58:00來源:大公報

一九三九年,武漢合唱團與馬來亞麻坡籌賑會人員,在中化中學「四維堂」前合影。

  如果八十年前,提起武漢,不少人會馬上想起武漢合唱團。這個由二十六人組成的合唱隊伍,一九三八至四○年間在南洋巡演,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尤其對當時華僑青少年影響深遠,包括已故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糖王」企業家郭鶴年等。該團南下星馬前,在香港逗留四十八天,但所知不多。

  去年最後一位留港女高音李傑以一百○三歲高齡仙逝,武漢合唱團正式成為歷史。本文根據當時中英文傳媒報道,重溫該團在港期間的活動,紀念一代音樂傳奇。

  「武漢文化界職業界青年組織之武漢合唱團,男女團員一行二十六人,由團長夏之秋、黃椒衍暨領隊陳仁炳博士率領,已於昨午經廣州澳門抵港。該團在漢組織成立經已一年,對歌詠戲劇講演各工作,向極努力。近受武漢各界贊助,啟程前赴南洋各埠,義務表演,抗戰中之中國音樂戲劇,周前曾參加廣州募寒衣運動,演奏多次,刻下在港,有旬日逗留,並擬定期舉行音樂戲劇演奏。」

  以上《大公報》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的短文,是武漢合唱團抵達香港的首篇報道。見報當日,廣州已經淪陷。幾天後,武漢也失守。雖然近乎流亡,但武漢合唱團上下一心,朝着前往南洋宣傳抗日目標進發。香港成為該團南下前的最後補給站。所需要籌集的,包括路費,還有為不同背景、非華人聽眾演出的經驗。

  雖然報道短短一百多字,卻扼要道出該團最核心的資料。例如合唱團三位領導,團長兼指揮夏之秋,乃是膾炙人口《歌八百壯士》的作曲家。《南華早報》報道他的洋名為Alfred,「中國最棒和最有天賦的合唱、樂隊指揮之一,同時也是小號手和作曲家。」該報介紹陳仁炳為「滬江大學畢業生,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博士,現任位於武昌的華中大學教授。」至於黃椒衍副團長是陳仁炳的滬江同窗,在校歌詠團成員,由著名作曲家黃自指導。

  上文提到團員由武漢文化界青年專業人士組成。據兼任鋼琴伴奏的陳仁炳在由香港扶輪社主辦的音樂會上介紹,武漢合唱團的十三男、十三女成員,超過一半是大學畢業生,五分之三是教會成員,職業從銀行出納員、郵差、大學講師到中學老師都有。

  所有人為了這次到國外演出,三個月前把工作辭掉。他亦指出,團員既唱歌、也演戲,自一年前成立以來,幾乎每周為漢口電台作國際廣播演出,遠至舊金山(即三藩市)也聽到中國的歌聲。成員都是義務的,團方除了安排食宿,每個月發給每人六元生活費,演出時的捐助全數用作救亡活動,包括前往南洋的盤川,因此需靠在座慷慨解囊。

  很可能通過陳仁炳的教會關係,武漢合唱團抵港時下榻位於銅鑼灣的聖瑪利亞堂,在那裏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合唱團準備前往南洋巡演,如果財政容許,之後會到歐美演出。該團擁有三十首保留曲目,包括《長城謠》、《滿江紅》、《旗正飄飄》等。鋼琴伴奏以外,成員亦帶備二胡、琵琶和簫,主要用在戲劇配樂。

  《大公報》持續報道

  在香港的首次公演定於十月三十日晚,地點是香港大學禮堂。《大公報》介紹說:「武漢合唱團,自到港後,各界無不表示同情,該團為激發抗X情緒,及介紹愛國名曲……表演白話名劇《人性》,並由合唱團選唱名曲十闋,屆時由許地山教授主持。」報道用「抗X」,是因為當時歐戰還未爆發,港英政府為免得罪日本,傳媒報道一律不用「抗日」。

  結果演出頗受好評,翌日《大公報》報道:「參加者擠滿一堂,後到者尚無數,其情況之熱烈,實為本港合唱會所罕見。」至於演出,報道續說:「該團所唱各曲抑揚頓挫,歌調均令人不勝感動。每畢一闋,全場之鼓掌聲、喝彩聲不絕,尤以《保家鄉》、《八百壯士》兩闋最受歡迎,『再來一個』、『再來一個』之聲,不絕於耳。」至於話劇《人性》,「演來刻畫入微、絲絲入扣,全場皆為感動。」

  首演大獲成功,邀請接踵而來。十一月三日在上環必列者士街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大禮堂演出,當時在該會活躍於歌詠指揮的黎草田,大概是聽眾之一,受到啟發,之後成立「秋風歌詠團」等合唱組織,也參與抗日街頭劇。

  十一月四日,武漢合唱團在港大再演。兩天後首次在中環娛樂戲院(現為娛樂行)亮相。那裏是小提琴大師海費茲一九三一年演奏的舞台。《大公報》報道說:「武漢合唱團,昨日上午十時,假座娛樂戲院演奏救國歌詠及話劇,秩序異常豐富,未屆開場已告滿座,情形深為熱鬧。該團全體團員合唱愛國歌曲,聲調雄壯激昂,全場肅穆,至緊張處,掌聲雷動,充滿抗戰情緒。」

  至於同場演出的《人性》,《南華早報》提到該劇的編導是合唱團戲劇股股長項堃。項氏就讀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老師,正是大名鼎鼎的曹禺。

  十一月九日下午,武漢合唱團在聖約瑟中學禮堂,為四百位師生演出,之後由高年班同學以下午茶款待,以答謝演出。接下來的兩天,合唱團連演四場,十一月十日中午在太平戲院、晚上在般含道合一堂,翌日中午在中央戲院,以及晚上在香港電台前身的ZEK電台,廣播四十五分鐘的演出。

  上述兩場在太平、中央戲院的演出,都是由本地社團自發邀請。例如在太平戲院的一場,《大公報》報道「通請全港商工學女各界勸募隊長、即各社團主席,及校長,蒞臨欣賞」。至於中央戲院的演出是由「本港政府華員會」發起,「同時舉行歡迎會,並特備錦旗,獻贈該團,籍留紀念。」由於演出極為成功,十一月十五日晚在該院再次演出,而且首次售票,以支持捐募。

  就在中央戲院第二次演出的當日,武漢合唱團獲邀在香港大酒店(即現在中環置地廣場位置)的天台花園餐廳演出,即上文提及香港扶輪社主辦的音樂會。那所餐廳可以說是當時香港最高檔的宴會社交場所。三年前,傳奇鋼琴家魯賓斯坦就在那裏作香港首演。

  在港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一九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大公報》報道:「武漢合唱團結束 募款成績極圓滿 約得國幣一千一百五十萬元 全體團員已分批返國」。

  十一月十六日,「香港婦女慰勞會」、青年會等團體,在加路連山南華場館舉行「武漢合唱團出國大會」。《大公報》報道首次提到《義勇軍進行曲》,即一九四九年後的國歌。這是全團最後一次在香港的歌聲。

  十一月十九日,六位成員率先離港前往新加坡,包括副團長黃椒衍、演講股長謝錦標、會計戴天道,以及三位合唱成員。當天下午,本港「學生賑濟會」於加路連山孔聖堂舉行歡送會,人數達一千人。

  十二月四日,武漢合唱團在娛樂戲院作離港前最後演出,節目包括四重唱、戲劇等。同場演出的還有成立不久的香港華南管弦樂團,由林聲翕指揮,以及他的夫人、女高音辛瑞芳獨唱。

  十二月十日,武漢合唱團離港,在新加坡全團會合,正式開展南洋巡演。該團以新加坡為首站並非偶然。據當時出席過幾場演出的著名企業家郭鶴年在回憶錄中記述,巡演是由新加坡華僑領袖陳嘉庚,通過他成立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邀請而南下的。此外,領隊陳仁炳的博士夫人劉明君和女兒抗戰爆發那年從武漢移居新加坡,至此一家團聚。

  一九三九年四月,武漢合唱團轉到馬來亞巡演,由柔佛、馬六甲,一直演到檳城等城市,一九四○年三月結束。如果從新加坡算起,該團一共巡演四百八十天,聽眾超過二百一十萬人,籌賑達相當於二百三十萬美元,較在港籌得約一萬港元多很多倍。這是一項非凡的紀錄。

  巡演吸引210萬觀眾

  關於武漢合唱團為何停止演出的原因,一直以來有不同的說法,既有說任務完成,也有說團內領導矛盾。據《大公報》一篇「解散後的武漢合唱團」特稿中提到,該團三月七日發出「為取消三團員團籍事聲明書」,即團長夏之秋、副團長黃椒衍和會計戴天道,「因而全團解散」。此後分三批離開,第一批九人直接返港,包括周保靈、謝錦標、李傑等。陳仁炳、項堃等第二批經仰光到昆明、重慶。第三批回到上海。武漢合唱團成為歷史,但傳奇至今仍在傳頌。

  例如郭鶴年二○一七年出版的自傳,其中第二章的題目就名為「武漢合唱團」。已故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孻女李瑋玲亦撰文回憶,一九八○年與父親到北京進行國事訪問後,專門前往武漢,就是因為父親一直惦記昔日在電台聽到武漢合唱團的震撼,特此一遊。

  至於留在香港的武漢合唱團成員,各自發揮藝術魅力,傳至下一代。例如女高音周保靈,一九五六年香港聖樂團的創團音樂會上擔任獨唱。她與丈夫張有興的孻女張天愛,在香港芭蕾藝術方面尤其貢獻良多。另一位女高音李傑、謝錦標夫婦的兩位千金,謝立群、謝達群,都成為鋼琴大家。李傑大姐去年以高齡辭世,成為香港電台十大樂聞的候選新聞,為武漢合唱團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