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華語電影是奧斯卡哪一塊拼圖\賴秀俞

時間:2021-03-22 11:42:35來源:大公報

由香港導演曾國祥執導,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最後五強。\劇照

  《少年的你》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提名,這一消息讓華語電影圈沸騰。與此同時,它也讓一眾青春類型片愛好者感到困惑。

  這種困惑緣何而來?一個顯著的因素是,在很多人心中,奧斯卡對華語電影的選片「喜好」,還是中國古裝武俠大片。這雖然是一種「過時」的偏見,但這個「刻板印象」其來有自。上一部獲奧斯卡提名的華語電影,是十八年前,張藝謀的《英雄》。那是一個盛產中國古裝大片的時代。十八年間,華語電影無緣奧斯卡。於是這個對古代中國印象式、美學化的趣味,成為許多人心中對奧斯卡的想像。那麼,這一次,一部聚焦於中國當代社會中青少年世界的影片,何以獲得奧斯卡的「青眼」?

  到底十八年過去了,這個世界的年輕人已經換了幾代人,世界電影格局早已發生了大幅變革。這些年來,華語電影的轉變與中國經濟的崛起密切相關。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與第五代導演所身處的環境相比,其變化之大,可謂「換了一個天地」。且不論全國各地影院的銀幕數量的增長屢突飛猛進,國家統計局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經濟社會發展報告中指出,全國共擁有屏幕達六萬以上,躍居世界第一。而且,內地的電影票房屢創新高,二○二○年,中國電影票房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更重要的是,隨着電影工業的成熟,華語電影的題材與內容已經往更廣、更深的領域邁進,在產業結構上獲得了發展上的自主性。第五代導演的「衝奧」往事,已經成為歷史。

  華語電影隨着國際形勢的轉變、國家實力的躍升,成為一片熱氣騰騰、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沃土。與今天中國電影在市場和藝術上展現的自足與自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曾經,華語電影如此迫切地渴望得到奧斯卡的認可。顯然,這反映了一種自信的欠缺。自從李安的《卧虎藏龍》獲獎后,所有人破譯了抵達奧斯卡所熱愛的「中國圖像」的「通關密碼」,於是大批古裝大片應運而生。只是,那個充滿詩意的古代中國不僅不是中國的現實,也並非一種理想化的烏托邦想像,它的美學程式相當「扭曲」。

  新世紀初的中國社會,一切都在「嗷嗷待哺」,並沒有吟詩弄月的閒情雅致。那時的中國人嚮往的社會,不是回到高山流水的前現代時空,而是飛速邁進「互聯網」的賽道尋求電子「桃源」。當然,這個「桃源」並非無欲無求、寧靜致遠,而是一個充滿競爭、傾軋與欲望的未來空間。因此,那些多多少少為「衝奧」而生,抑或是接受了特定時期一整套中國「衝奧」美學的古裝大片,就像一個看似「天然去雕飾」的年輕生命體,內部卻裝着一個「老靈魂」。那些白衣飄飄的武俠奇觀所傳遞的是一種欲望,既是得獎的欲望,還是與世界接軌的欲望,更是獲得文化自信的欲望。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在多年來的「衝奧」征途中,華語電影已經「浴火重生」。並且,循着這條脈絡觀照歷史與現實的斷裂之處,我們會發現,變革在更大的範圍內發生。在工業水準、資源分配、文化取向等方面,荷里活不再是當年的荷里活,連奧斯卡都將「最佳外語電影」(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更名為「最佳國際電影」(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兩字之差背後,「美國中心主義」乃至「英語世界中心主義」似乎被掃蕩一空?這顯然是一個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

  不過,我們至少可以說,這是一個顯著的信號:奧斯卡的轉型之路,朝向「國際化」而非「中心化」的方向。這意味着奧斯卡在國際電影市場上正從「主動」邁向「被動」的內在趨勢。去年《上流寄生族》在奧斯卡以及其他國際獎項上獲得的認可是此一趨勢的明證。我們在論證其成功時,總是試圖從其自身尋找邁向奧斯卡的秘訣,一種常見的論調是:獲獎證明了它對荷里活電影工業程式的成熟模仿。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難道只有《上流寄生族》需要奧斯卡?奧斯卡就不需要《上流寄生族》嗎?對近年來以「政治正確」作為「招牌」的奧斯卡而言,《上流寄生族》所代表的東亞當代社會的階級敘事意味着一面耀眼而有效的旗幟。奧斯卡建構的版圖上,需要一塊來自東亞的、異質的拼圖──這側面也說明了奧斯卡在區域意識上對「邊緣」的關注,這也構成其「政治正確」敘事的重要一環。

  因此,當我們在思考《少年的你》何以獲奧斯卡提名的問題時,或許可以換一個問法:不再是奧斯卡為何選擇《少年的你》,而是奧斯卡為何需要《少年的你》?

  更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雖然片方在宣傳上一再強調,這是一部反映校園暴力的現實題材電影。但是,我們無法忽視的是,這部電影遍布殘酷青春類型的敘事程式,毫無疑問,它在內地所獲得的口碑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類敘事程式歷久彌新的有效性。

  不過,值得思考的是,作為青春類型片的《少年的你》並不會入圍奧斯卡關注的隊列,其目標所聚焦之處,乃是當代東亞社會的校園暴力。那麼,在青春類型敘事與社會問題敘事兩相交錯的位置,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奧斯卡「政治正確」版圖上的那一塊拼圖?這是否暴露出奧斯卡相當本質化的題材決定論?這些未盡的思考恐怕都要留待未來。至少,我們在這一次華語電影的「衝奧」現狀內外,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種新的「遊戲規則」正在錯綜複雜的「洞見」與「不見」中生產、協商和上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