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方地山其人其事(上)\白頭翁

時間:2020-09-01 09:31:33來源:大公報

  方地山何許人也?民國初年大名鼎鼎,曾有人戲言:太溥學問《春秋》論,地山造詣《尚書》談。其學生比先生名氣更大,袁克文是也,袁世凱二公子,號稱民國四公子,溥侗、袁克文、張伯駒、張學良,袁克文排列第二。

  方地山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好學,他七八歲時曾遊焦山,在絕頂之處見到四尊佛像背靠背矗立着,隨口而出:「面面皆空,佛也須有靠背;高高在上,人到此要回頭。」十一歲方地山已入秀才,詩、詞、歌、賦,張口即文章,下筆滔滔;口才亦莊諧並出,常常語驚四座。在揚州設館授徒,一時名滿天下。

  據傳聞,一九○五年方地山因何人何時到的天津《大公報》一時無考,但他去的那天正趕上《大公報》招聘新聞評論人員,當時招考剛剛收卷,監考的先生上下打量着方地山,一領長衫,蓬頭長鬚,不修邊幅,戴着厚厚的圓框眼鏡,一雙半新半舊的布鞋,一幅潦倒文人的架式;那位監考見方地山受人推薦,又知大方之名,隨即出題,即以河北乾旱大災,天津義演賑災為題寫一篇新聞時論,時間為半小時,字數要求五百字以上,五百五十字以下。說完抽着香煙飄然而去。

  那位主考官是掐着時間踩着點進來的,看到大方(方地山的別號)正津津有味地觀看牆上掛的幾幅字畫,主考官有些惱怒,徒有虛名,什麼大方?分明無文無章。沒想到大方早已交卷,試卷就扣在主考桌上,翻開一看,滿篇文章,字字如珠,不禁叫好。方知這身打扮的方地山確有那身穿戴的辜鴻銘之才,當即把稿件送排字間,明天見報。

  《大公報》於一九○二年在天津創刊,到一九○五年已經享譽京津冀,達官貴人無不閱看,而大方負責的「論說」新聞專欄,筆端清新醒目,把握時勢恰到好處,分析問題切中時弊,為時人所重,出現過讀者專等《大公報》,先看「論說」時政欄。袁世凱非常重視輿論導向,每天必看報紙,報紙中必看《大公報》;看報必看新聞,必看方地山寫的「論說」,漸漸關注方地山。方地山晚年曾說,沒有《大公報》,焉能進殿堂?

  那時期袁世凱正任直隸總督,見方地山確為人才,便招攬總督門下,令其教授幾個兒子,袁世凱非常注意教育,他認可名師出高徒,因此袁克文、袁克良、袁克端、袁克權等皆為方地山弟子,方地山還兼任授教於北洋客籍學堂、法政學堂;一九○九年方地山擔任鹽政督辦處總務廳坐辦,民國後任財政部參事。袁世凱任軍機大臣時,讓方地山任候補京堂。

  方地山怪才也,其字也寫得怪異,初看猶如稚童初學,細看方見功夫。其寫字,令人懸空執紙,懸空落筆,人稱「三懸」「三絕」,懸腕、懸肘、懸紙;詩絕、辭絕、聯絕。有一年過年,袁世凱派人問他:「先生回揚州過年否?」方地山正與人講授,遂提筆在紙上作一聯句回覆。「出有車,食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裘未敝,金未盡,今年季子不還家。」袁世凱看過哈哈大笑,把袁世凱比作孟嘗君,非大方尚有何人?此乃袁克文記述,當為可信。據袁克文講,所有到袁府見袁世凱的人唯有方地山隨意,不但不施大禮,小禮也只施老友相見之禮,袁世凱不但不見怪,而且欣然相見,有說有笑。別人問其所由,大方還有自己的「理論」,他說:「他天天聽阿諛奉承,唯唯諾諾,偶爾聽到諧言笑語,就猶如每天山珍海味,忽然吃到素瓜野菜,也是一番味道。」大方也坦言,袁世凱是政治家,政治家就有政治家待人處事的哲學。該殺人時刀不見血,該笑納時謙禮待人。

  直到袁世凱欲登基稱帝,大方堅決反對,放棄一切公職,閉門謝客,再不登袁府一步。而袁克文因為公子中排行老二,又有才學,一度得袁世凱喜愛;而大公子袁克定又因騎馬摔殘了腿,但私下自命為「太子」,甚至刻下太子金印,並揚言:「如果大爺要立二弟,我就把二弟殺了!」事隔不久,袁克定在北海團城請幾位兄弟吃西餐,袁克文隨身攜帶着一把純銀刀匙,袁克定勸酒時,袁克文滴酒未沾;又用那把銀匙插入湯內試毒,果然銀匙立馬變黑;袁克文當即站起,怒視袁克定,憤憤而退,兄弟鬧翻。

  袁克文對袁世凱稱帝始終不同意,他曾慨嘆:「乍著微綿強自勝,陰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淹孤月,西去驕風黯九城。隙駒留身爭一瞬,蛩聲催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明白無誤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志。但袁克定自喻曹丕,喻袁克文為曹植,危險時時都在。袁克文找到他的老師方地山,大方便疾筆書寫一文,文中高列袁克文的「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據傳聞,他直接找到當時的天津《大公報》,擬公開發表,表明態度,斷袁大公子之邪念。但袁世凱耳目眾多,聞之大怒,說你們是曹丕曹植,我不成了篡國的曹操了麼?急派人去天津《大公報》,一說是版已排好,在軍警強力干預下,拆版毀樣;一說直接追到排字間,把原稿追回,《大公報》因此晚報半天。從此袁世凱把袁克文軟禁在北海,秘密監視方地山,斷其訂閱的《大公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