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而逝,自1997 年回歸祖國,香港已經走過25 年飛速發展的歲月。最難能可貴莫過於傳統文化和新式洋派在這方天地和諧並存,沒有哪一座城市能像香港一樣,既有百花齊放的多元化背景,又始終堅守自己的文化特色、代代傳承。
在香港,除了光怪陸離的繁華市井,也有漁村身世下的清純面貌。體驗完了購物飲茶、夜遊維港,不妨去到郊野和離島散心,你會看到香港的另一番模樣。
01
奔去郊野散心
香港並不大,只消立於維多利亞港邊,就可以看盡九龍和港島的繁華。香港也不算小,整個市區被24 個郊野公園和22 個特別地區圍繞。在高樓林立的香港本島,想要逃離繁華的都市節奏,去到周圍的自然郊野最合適不過。這些地方雖緊貼巿區,卻質樸親切,踏上此處即能為快生活按下暫停鍵,在寬廣空靈的天地間享受港島的綠野仙蹤。
西貢:香港後花園
西貢區位於香港東部沿海,有香港後花園之稱。一條海傍小街,一座雕梁樓牌,即構成了西貢的標誌景觀。它得名約在明初,據說自鄭和七下西洋,不少國家都前來朝貢和貿易。這裏成為西來朝貢船隻的停泊港口,便取"西方來貢"之意,稱為"西貢"。
這裏最熱鬧的地方當屬將軍澳,也是TVB 總部的所在地。在附近遊覽,極有可能邂逅帶着郭藹明一同出門遛狗的劉青雲,或者是架一副墨鏡開車兜風的帥氣吳彥祖……
而另一側的西貢墟則遠離熱鬧的地區,翻山越嶺之後抵達的是一片世外桃源。即便在住宅區,樓宇間依舊看得見開闊的天空和綠地。街上隨處是街坊老店和小店鋪,這裏可以買到新鮮便宜的水果,也可以淘到10 元一本的英文原版二手書和二手CD。
香港有「十大自然勝景」,前五名中西貢佔去三個名額。排在首位的大浪西灣海清沙幼、視野開闊。萬宜水庫和浪茄灣的風光也讓人流連,壯麗的地質面貌、海灘和著名遠足徑麥理浩徑全部近在咫尺。
其中,麥理浩徑名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的「世界20 條最佳遠足路線」之內,全長100 公裏,共分10 段步道,可以分段完成。沿途風景美不勝收,清澈海灣令人倍感沁涼舒爽。
西貢是吃海鮮的好地方,海邊到處都是海鮮酒家。賣海鮮的漁船裏,所有海鮮分類擺在小盒子裏面,整整齊齊,海鮮種類一目瞭然。
除了遊人皆知的海鮮,西貢還有許多舊式茶餐廳、地道小店,以及富有個性的咖啡店。這裏的糯米糍、水餃、銀針粉(客家粉條),甚至幾近失傳的香港傳統小吃狗仔粉,都不容錯過。
石澳:《喜劇之王》拍攝地
石澳是一個臨海小村莊,像是一處被遺忘的角落,地處香港卻完全不像香港。這裏保留着最簡單的港味,還是周星馳著名電影《喜劇之王》的拍攝地。
村莊裡保留着歷史悠久的文新石澳公立學校,走在石澳像是踏進了一個充滿了歐陸情懷的街道,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石屋、平房,還有風味獨特的舊時巴士總站。
不少人會到這裏重走《喜劇之王》的經典線路,劇裏星爺上班的健康院、柳飄飄瀟灑走過的街道、與洪爺討論雷雨的酒吧,無不是影迷踩點的好地方。經過村內天後廟,看到健康院旁的大樹,叫人忍不住想起星爺經典的「撩妹」場景。
健康院旁的大樹
此外,石澳的自然景觀也叫人嚮往。青海碧空下,腳踩在細膩的海灘上踏浪;或者裝備完全,去龍脊徑上徒步。這裡是最不需要「效率」的天堂,慢下你的腳步隨處瞎逛就能收穫美好的體驗。
龍脊徑被《時代雜誌(亞洲版)》選為「全亞洲最佳市區遠足點」,沿途的海洋與群山美景皆可盡收眼底
02
登上離島撒歡兒
當然,在香港不一定非得停留在本島,這裡有263 個碧藍島嶼,大自然似乎格外恩寵香港的離島,許多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散佈於其中。
島上也多保留着原始的香港文化,散發著最地道的香港人文味道。想感受小清新的旅程,隨便跳上一個離島都將為你打開認識香港的另一種方式。
大嶼山:古樸懷舊的漁村
距離市區不遠的大嶼山將磅礴壯闊的自然美景與古樸懷舊的老漁村完美結合。坐上一輛纜車,你可以360 度全方位俯瞰連綿的山脈、天壇大佛,遠眺壯闊大海,開闊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再走進香港現存最著名的大澳漁村,這裏因其獨特的風情享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譽。原始水上棚屋是大澳漁村的標誌,也是香港最為獨特的景觀之一。
縱橫交錯的水道、戶戶相連的屋棚、撲面而至的海腥味和淳樸友好的本土漁民,演繹着時光倒流的往事,讓人感受到充滿人情味的氣息。
長洲島:搶一隻吉祥包子
時常在電視中出現的長洲,總是與生猛海鮮有關。作為出鏡率最高的「海鮮故裏」,這裏坐擁水質清澈、景緻優美的觀音灣和東灣,無論是漫步於沙灘、或是躍入海中遊泳,都無比愜意。觀音灣還非常適合水上運動,香港首位滑浪風帆奧運冠軍李麗珊的練習場就在這裏。
除了海鮮和海景,與之齊名的是長洲島的「包山節」(又稱「太平清醮」)。這是香港獨有的民間祈福祭祀活動,不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被美國《時代周刊》雜誌選為「全球十大古怪節日」之一。
其中最具特色的「搶包山」比賽絕對不能錯過。在比賽中,參賽者會攀上十余米高的包山競相搶奪寓意吉祥健康的平安包,三分鐘內搶到包子累積到最高分數者獲勝,場面熱鬧非凡。
此外,在「飄色會景巡遊」中,還能看到小孩裝扮成古今人物或各路神明的樣子,端立在支架上,乍看之下很有「凌空飄然」、「騰雲駕霧」的效果呢。「太平清醮」期間,島上居民都會全情參與,以喧天的鑼鼓配合熱鬧的舞龍舞獅來歡慶節日。在荏苒時光的打磨下,傳統文化未曾褪色,反倒煥發出了全新的風採。
塔門島:體驗漁民生活
塔門島又被稱為「草洲」(Grass Isand)。相傳塔門海岸邊有兩塊疊石,遠觀外形酷似佛塔,加上附近的塔門洞,整個看起來猶如一道門迎向大海,所以古人稱這個島為「佛塔門",後來簡稱塔門。
塔門島就像是神話中的伊甸園,與香港數不盡的大小離島一樣,塔門有它的獨特風格。草甸、疊石、峭壁,海浪日復一日地拍打着這個小小島嶼,漁民看盡這裏的日出日落。
塔門四面環海,面積也不大,在塔門徒步不會太費腳力,所以可以慢走欣賞風景,塔門也是一個適合露營的好地方。島上的草都是天然生長出來的,看上去整整齊齊,更像是人工植被。島上也是牛的天堂:有吃不完的草,曬不完的太陽,吹不完的海風。
橋咀洲:海上菠蘿包
距離西貢碼頭兩公裏的橋咀洲被CNN 旅遊網站評為「九個最被低估的亞洲景點」,這座1.4 億年前形成的島嶼如今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景點。在這裡能看到許多令人嘖嘖稱奇的岩石奇觀和海岸風景,目睹上億年歲月雕琢的「作品」,頗為震撼。
其中最著名的奇觀是「海上菠蘿包」,這裏的「菠蘿包」「睇得唔食得」,是一種學名為石英二長岩的岩石。岩石由地殼內岩漿湧入火山四周裂縫後冷卻形成,經過千百年的海水侵蝕和風化,表面裂開成形如菠蘿包酥皮的塊狀,由此而得名。
此外,這裏還有一條著名的連島沙洲,連接着橋咀洲與橋頭島。連島沙洲是一種海岸沉積地貌,指在兩座島嶼間形成的天然沙堤。沙堤潮漲時消失,潮退時出現,是橋咀洲通往橋頭島的唯一路徑。
橋咀洲還是香港的浮潛勝地之一,這座狹長的小島,不僅擁有清澈見底的海水,水中珊瑚叢生,還有遍地的火山遺跡,地質景觀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