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跟隨沅江走讀懷化⑤ | 榆樹灣:從水岸小鎮到開放樞紐的涅槃

時間:2025-09-16 13:49:28來源:大公網

  編者按:「沅有芷兮澧有蘭」。千裏沅江,如同一條文明的大動脈,滋養着懷化的土地與人民。安江因水勢平緩得名「安寧」,洪江因兩江交匯浩蕩水勢得名,芷江因岸芷汀蘭得名,榆樹灣因回水倒流處屹立的古榆樹得名……

  這片沅水滋養的熱土,孕育了七千年的農耕文明,見證了商賈雲集的繁華盛景,親歷了民族抗戰的勝利時刻,也演繹着內陸山城向開放前沿的華麗蛻變。懷化以沅水為脈,串聯安江稻作文化、洪江商道文化、芷江和平文化、榆樹灣民族風情文化,創新打造「三江一灣」文旅新空間。

  在第五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在懷化舉辦之際,記者跟隨沅江走進「三江一灣」,拉開懷化這片低調而厚重的土地的神秘面紗。

俯瞰榆樹灣  劉恩琛  攝

  9月12日上午,記者走進懷化鶴城區榆樹灣,這座新地標以「城市記憶、碼頭文化、民族文化」為核心,融合科技體驗、民族文化、特色餐飲、主題文創以及沉浸式演藝,成為了懷化的文化名片。

  記者尋着榆樹灣的每一處景點走了一遍,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濃厚的地方特色與文化底蘊撲面而來。這裏不僅是一個商業綜合體,更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文化體驗場所。

  山窩小集的舊時光

  「三江一灣」中的「灣」,就是位於鶴城區心髒的榆樹灣,被沈從文《懷化鎮》中簡筆勾勒的「山窩小集鎮」,如今早已在時代鐵軌的轟鳴中完成驚天蛻變。

  榆樹灣的命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湘黔、枝柳鐵路的貫通,將這個昔日寂寥之地「拖拽」成全國交通樞紐,徹底改變了小鎮的地理命運和歷史軌跡。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鐵路帶來的不僅是人流,還有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榆樹灣逐漸成為周邊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本地的藥材、山貨通過鐵路運往全國,外地的工業品、日用品也通過這裏中轉分銷。商品經濟意識在這個古老小鎮萌發,一批有膽識的榆樹灣人開始走出家鄉,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內陸腹地走向世界前沿

  「如果說鐵路改變了榆樹灣,那麼懷化國際陸港的建設則讓這座城市完成了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的華麗轉身。」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2019年,懷化國際陸港開工建設,作為湖南對接東盟的重要戰略通道和關鍵節點。2022年7月,懷化國際陸港實現首趟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發運;同年9月,首趟懷化—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開行。至此,懷化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榆樹灣這個曾經的「山窩小集」,已經能夠通過鐵路、海運與東盟各國緊密相連。

  懷化國際陸港規劃面積達15.6平方公裏,設計年吞吐量500萬噸。陸港採用「一港多區」模式,包括保稅物流中心、鐵路口岸、公路口岸等多個功能區。目前,陸港已開通至越南、老撾、泰國等東盟國家的多條國際物流通道,形成輻射全國、連接東盟的物流網絡。

  陸港的建設帶動了懷化市的產業升級和外貿發展。近年,懷化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0%以上,其中與東盟貿易額增長超過100%。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在懷化集聚發展,一批本土企業通過陸港通道成功開拓東盟市場。

身着民族服飾的侗家人在鼓樓前迎客  受訪單位供圖

  煙火巷陌中的變與不變

  記者徜徉在榆樹灣煥新的街巷,歷史的煙火氣息依然生動。一鍋熱氣騰騰、酸辣開胃的辰溪米粉,幾串煙熏火燎、油脂豐盈的湘西臘肉,是這座城市味蕾深處溫暖的鄉愁。

  在榆樹灣老街,一些傳統店鋪依然保留着昔日的風貌。楊記米粉店已經經營了三代,老闆堅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米粉,每天凌晨三點開始磨米、蒸粉、切粉,保證米粉的細膩爽滑。張氏臘味坊則延續着祖傳的熏制方法,用松樹枝、茶樹枝慢火熏烤,使臘肉具有特有的香氣。

  但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老街盡頭,一家青年創業者開設的「新派湘菜館」將傳統臘味與現代烹飪技術結合,開發出臘肉比薩、臘味漢堡等融合菜品,受到年輕人歡迎。附近還有一家以「懷化記憶」為主題的咖啡館,牆面掛滿老懷化的照片,客人可以一邊品嘗咖啡,一邊感受城市變遷。

  最引人註目的是街角嶄新矗立的東盟風情體驗館。這座充滿東南亞風情的建築內,展示着來自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特色商品,定期舉辦東盟文化周、美食節等活動,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異國風情。體驗館還設有跨境電子商務中心,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來自東盟國家的優質商品。(傅春桂  劉恩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