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新糧倉」繼往開來!合肥蜀山工業遺產「大變身」

時間:2024-01-26 13:40:56來源:大公網

  工業遺產資源見證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同階段,也承載着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淀。日前,記者走進安徽省機械化糧庫,十座外徑8米、高度30米的筒倉矗立在園區,藍色基調的裸眼3D塗鴉作品十分搶眼,似乎在訴說著這裏即將發生蛻變。

  就在今年1月9日,新糧倉KUKUPARK媒體發布會暨品牌簽約儀式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成功舉辦,標誌着走過三十年曆程的安徽省機械化糧庫將蝶變升級,「變身」合肥城市商業新地標。據悉,新糧倉將採用集中冷暖雙供水繫統技術,並成為安徽省內首次使用光伏發電技術的文化創意園區,預計五一與市民見面。

新糧倉媒體發布會暨品牌簽約儀式。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昔日可儲糧10萬噸

  比起附近合肥市望江路上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肉聯廠、叉車廠,始建於1993年的老糧庫倒顯得「年富力強」。20世紀90年代,安徽省機械化糧庫是全國18家機械化骨幹糧庫之一,集糧食收購、儲存、加工、商貿於一體,是中國糧倉建設史上的一個新起點。在時間的淬鍊中,老糧庫為安徽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年建設萬噸筒倉時,是在省內開了先河,整個倉體在澆築混凝土時需要一體成型,絲毫不能有差池......」今年61歲的管恆剛參與了糧庫大部分建設,遙想當年建庫時的激情歲月,管老還歷歷在目,「這萬噸筒倉,加上21個容量不同的平房倉,倉滿時可為國家儲存10萬噸糧食」。

昔日運輸糧食生產景象。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隨着城市發展,位居郊區的老糧庫已被高樓大廈包裹,大型貨車運輸不便,各種環境因素的制約,意味着老糧庫已不再適合承擔糧食儲存保管功能。2021年,老糧庫糧食出空完畢,圓滿完成了自己的糧食儲存使命。如今,糧庫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需要新定位、新功能,煥發城市新活力。

  還原鐵路運糧景象

  三十而立從頭越,老糧庫自帶歷史價值,尋求新機遇。在糧庫、市區相關部門多方努力的推動下,2023年,老糧庫迎來了生機,由安徽新月光商業管理公司成功競標啟動「新糧倉」整體改造項目。

  新月光副總經理姚毅介紹,新糧倉項目具有6000 ㎡城市綠地、萬噸筒倉、鐵道遊集三大空間亮點,着力布局「文化+商業+科技+運動+夜生活」等業態,聚焦「新場景、新消費、新體驗」,致力「以文化商業賦能城市發展,為合肥城市更新帶來新的活力」,將以創意零售、潮流娛樂、品質餐飲、生活美學、文創體育五大板塊為主的業態體繫正式對外亮相。

  「我們是在老糧庫原有的建築肌理上做加減法,把新糧倉文化的內涵裝進老糧庫獨特的建築外在,因地制宜,新舊輝映。」姚毅表示,特別是對1200米長的雙軌鐵路專用線,公司不僅將其完整保留,還購入了「退役」的火車頭和車廂,還原當年鐵路運輸糧食的景象。

改造前的糧庫標誌性建築——萬噸筒倉。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四周沒有窗戶,是糧倉獨特的建築特點,這對改造來說也加大了難度。「糧倉不像其他工廠車間,它是無窗無水電線路,而且倉體牆壁有半米厚,為了達到商業運行和消防安全的要求,我們用切割技術鑿洞開出了近1000個窗戶,比起其他工業遺存項目改造難度更大。」姚毅說。

  值得一提的是,「新糧倉」還註入了滿滿的科技元素。新糧倉是安徽省內首次使用光伏發電技術文化創意園區,在部分倉頂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基本可以實現電力自給自足。為了提能增效,室內使用集中冷暖雙供水繫統技術,商戶只需負責室內裝修,無需考慮冷暖問題。此外,「新糧倉」還在停車場安裝了60個新能源汽車快充電樁和40個慢充電樁,滿足市民的綠色出行需求。

  「北臨金大地東西街,南通天鵝湖文化商務區,絕佳的地理優勢和周邊豐富的業態,讓我們有底氣有信心將『新糧倉』打造成安徽省標桿特色文化商業合集。」 姚毅說。

  合肥城市生活地標上新

  「曾經的糧庫已經慢慢被人們淡忘,但卻承載了我們很多人的青春年華,也有着獨特的時代記憶。」管恆剛站在萬噸筒倉前,從懷中掏出一張1999年拍攝的照片,仰望着糧庫心中滿是感慨。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就在他退休那年,「新糧倉」項目落地啟動,老糧庫得以延續生命,承載新的使命。

  街舞、網球、普拉提、滑板、攀岩、橄欖球……各種各樣的新潮體育項目構建起全新消費場景,光影秀博物館、賽麟藝術中心等藝術創作交流空間的入駐,更是將藝術氣息與體育健身、尋常家味融合,多元豐富的生活場景齊聚,藝術與生活相融相生將在這裏被演繹得恰到好處。

  姚毅表示,截至目前,新糧倉已正式簽約80%商戶,其中安徽首店品牌佔到30%,集成了餐飲、潮玩、運動、藝術眾創、美學生活等諸多業態於一體的多元融合空間,將於今年5月與市民見面。「藝術裏不乏煙火氣,生活裡帶些藝術感,我們希望『新糧倉』不僅僅是一個藝術文創園區,更是能代表合肥的城市美育空間。」

正在改造的新糧倉。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生與遺,舊與新。隨着政策機制的完善以及更多工業遺存改造項目的有益探索,在充分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建設,蜀山區工業遺存從沉睡中漸漸蘇醒,越來越多的「工業銹帶」變身「產業秀帶」,工業舊址蛻變為嶄新的都市空間,在保留城市記憶的同時,也激活了文化生產與在地鏈接功能,成為城市新晉文化地標。

  2024年,除「新糧倉」外,位於合肥市淠河路的「科裏科氣蜀山1986科技園」也值得期待,這是蜀山區依託中電38所工業遺存和科技資源打造的「電科智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配套了創意商業、休閑娛樂、員工住宿、交流空間等功能,充滿智慧與創意。

  文創園區、景觀公園、商業街區、科創載體......不經意間,合肥市蜀山區多處工業遺產以令人驚艷的方式回歸大眾視野,留住了「工業鄉愁」,喚醒了城市專屬記憶,成為一股勁吹的新風。這些老建築以全新面貌繼續見證着城市的發展與進步,成為一張張合肥新名片,更成為合肥市民的休閑地、產業的集聚地。(朱順傑 王學勇 蔡薇 劉偉 詹偉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