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洛陽 厚植文化新優勢 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

時間:2020-08-21 14:18:52來源:洛陽日報

  對一個城市來說,留住歷史文脈,不僅是為了傳承文化、延續歷史,也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近年,洛陽市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加強華夏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讓文物成為城市新的「亮點」「看點」,也為群眾日益美好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傳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激活。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以開放為引領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我市要堅持靠規劃管控保護固態、用載體節會傳承活態、促文旅融合發展業態,加快實現文化旅遊「三個轉變」,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

  保護利用再現歷史遺產輝煌

  眼下正值暑期,廣東省博物館的「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頻頻迎來參觀小高峰。在諸多陳列品中,一尊被稱為「龍門最美觀世音」的菩薩造像頗為引人注目。

  實際上,這是一件3D打印的文物復製品,它的原型是龍門石窟萬佛洞前室南壁、編號S17的觀世音像龕。「原造像面部殘損風化,顏色也已剝落,經過數字技術復原后,大家得以欣賞到它千年前的完整面貌和精美彩繪。」龍門石窟研究院相關專家介紹,從去年開始,龍門石窟研究院對這尊唐代造像進行探索性嘗試,拉開了龍門石窟數字虛擬復原工程的序幕。

  這僅是龍門石窟數字化成果的一個縮影。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手段正逐漸在文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跨界融合」「科技引領」「沉浸體驗」等已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這為龍門石窟的文物保護和利用提供了契機。

  「我們將借助更多高科技手段,持續提升龍門石窟文物保護利用水平,讓石窟藝術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可聽、可說、可觸摸。」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表示,正謀划建設的石窟文化藝術國際交往展示研究中心,集保護、研究、展示、科普、體驗于一體,將真正活化龍門石窟這座藝術文化寶庫。

  龍門石窟被細心「呵護」的同時,二里頭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等越來越多的歷史遺產也得到「保駕護航」。 目前,我市正加快推進隋唐洛陽城等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一個個項目的順利實施,讓一處處大遺址成為講述華夏歷史、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陣地與窗口,再現歷史遺產輝煌。

  活化傳承展示華夏歷史文明獨特魅力

  16日,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一王朝展廳,觀眾跟隨講解員,開始了「夏王朝探秘之旅」。

  作為研究華夏文明開端的關鍵考古遺存,二里頭遺址揭開了「華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紗,成為開啟中華文明起源的一把金鑰匙。該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表示,館內的一件件文物和展陳設計,都在盡可能活化展示二里頭遺址60餘年的考古成果,「目的就是讓更多人聽得懂、看得到華夏起源的故事」。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來」。如何科學有效地延續歷史文脈,保護傳承華夏歷史文明,是古都洛陽的一道必答題。

  隨着「東方博物館之都」建設不斷深入,我市通過持續擴大免費開放範圍、策划舉辦優秀展覽、加強對外合作交流、開展文化活動、提升服務水平等,充分活化展示文物保護成果,努力讓河洛大地的歷史文化「活」起來,展示華夏歷史文明獨特魅力。

  今年,洛陽市將進一步提高洛陽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展示開放水平,加快數字博物館建設;加快建設絲綢之路博物館、牡丹博物館、萬里茶道博物館等專題和特色博物館;重點打造10座精品博物館,實現9縣(市)博物館全覆蓋。

  除了歷史文化遺產,洛陽市也在着力豐富自然遺產的活化傳承方式。眼下,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正加緊進行提質建設。隨着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實施地質博物館改造等系列工程逐步推進,這裏將成為一座生態和人文交相輝映的綜合性地質公園。預計今年年底前,景區將完成內部提升和地質博物館改造前期工作,到2023年,將建成地質遺跡保護基地、地學旅遊基地、科普研究基地。

  創新發展挖掘傳統文化時代價值

  前不久,「東方博物館之都」研學營地開營儀式在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天街舉行,引來省內外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全國各地的研學基地不少,可把「大本營」建在大遺址上的,目前只有這一個。

  該營地由定制裝配式建築組成,在符合文物保護利用相關要求的同時,兼顧藝術性和功能性。營地內「品」字形的廊院式空間布局,還原了隋唐時期盛行的住宅廊院式布局形制。26棟建築中有研學宿舍16棟,並配備研學展示館、體驗教室、活動廣場、餐廳水吧、圖書閱覽室、大型娛樂設施及大片綠地等,可同時為120名學員提供研學配套服務,是我市目前功能最完善、設施最先進的綜合性研學營地。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意味着守舊復古,而是要充分挖掘其時代價值,實現創新發展。近年,洛陽市持續推進文旅融合,注重內涵式發展,推動博物館、遺址保護展示等項目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東方博物館之都」研學營地與周邊的「三館二園」——洛陽博物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市規劃展示館、隋唐城遺址植物園、中國國花園形成了「15分鍾研學步行圈」,打造具有洛陽特色的「文化+旅遊+教育」全新研學模式,讓「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河洛文化」成為可能,叫響「研學洛陽,讀懂中國」品牌。

  眼下,洛陽市已申請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抓住文化特色,以「文」的元素「化」發展新路。在推動華夏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征程上,洛陽正站在新的高度,找准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着力加快打造國際文化矩陣,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在推進文化繁榮興盛上奮勇爭先。

  洛陽日報記者 智慧 實習生 王奕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